医疗美容需谨慎,上犹卫监君教您识别医疗美
上犹卫监教你识别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
被告人张某某于年2月在京注册成立某美容有限公司(非医学美容),并在该市某区房间进行经营活动。在明知自己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因而不具备从事医疗美容行业资质,及使用溶脂针系不合法药物的前提下,被告人张某某多次为顾客进行溶脂等医疗美容项目。被害人茶某从徐某处购买了溶脂针剂,并经徐某介绍到张某某处进行注射,并在此过程中非法使用麻醉药品丙泊酚,致茶某因使用丙泊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死亡。年10月17日法院经审理认为,三人均被认定非法行医罪,判处有期徒刑。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疗整形美容行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每年有几十万人接受各类医疗整形美容手术。而且,医疗整形美容手术也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医美行业乱象丛生,致人伤亡的案件频频发生。那么,如何才能够在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间作出正确的选择,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呢?今天,上犹卫监给大家科普一下有关“医疗美容”的知识,看看所谓的“医美”与一般的“生活美容”有哪些区别吧!类别生活美容医疗美容定义运用手法技术、器械设备并借助化妆、美容护肤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人体表面无创伤性、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皮肤保养、化妆修饰等服务的经营性行为。注:引自《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令年第19号)第二条1.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注:引自《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修正)》(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8号)第二条2.使用药物以及手术、物理和其他损伤性或者侵入性手段进行的美容。注:引自《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2号)第八十八条学科组成形象设计,化妆技巧,发型设计,皮肤护理、保健按摩等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美容中医科。详见国家卫生部《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卫办医政发〔〕号)手段和方法符合国家标准的各类化妆品、保健品和非医疗用的器械,如运动器械、按摩器材等非侵入性的美容护理符合国家标准的各类药物、手术和医疗器械,其中手术包括外科手术和激光等治疗,医疗器械则包括激光、光子嫩肤等对人体进行侵入式的治疗常见项目皮肤护理、美发、足疗、面部按摩、SPA等肉毒素注射、软组织填充(包括透明质酸或自体脂肪填充等,如丰胸、隆鼻)、割双眼皮、除皱、除脂、激光脱毛、激光嫩肤等从业人员美容美发人员、化妆品和保健品销售人员、时装设计及形象设计人员、保健按摩人员,以上人员均统称为美容师医疗美容服务实行主诊医师(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等)负责制。医疗美容项目必须由主诊医师负责或在其指导下实施。从事医疗美容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同时具备护士资格、具有2年以上护理工作经历、经过相关经过医疗美容护理专业培训或进修等。未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定并办理执业注册手续的人员不得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服务。注:引自《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修正)》(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8号)第十一、十三、十四、十八条技术职称尚没有统一的技术职称标准。流行于社会上的各种美容师、高级美容师,甚至是国际美容大师等分类不是技术职称,多是各类美容院从业人员对外的商业性的形象包装。卫生技术职称分为三个级别:高级(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中级(主治、主管护师)、初级(医师、护士)人员培训/教育地点短期美容美发学习班、社会上为各类人员开设的美容学校(学院)一般学制1-3月国家各类医科大学(学院),医疗机构服务地点美容美发店和美容院(美容中心),皮肤管理中心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等对法律规定的概念进行分析,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的核心区别在于美容行为是否具有“创伤性(损伤性)”“侵入性”,如具备创伤性(损伤性)或侵入性,则属于医疗美容,如不具备创伤性(损伤性)或侵入性,则归入生活美容。综上所述,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美容服务。在此,对选择接受医疗美容服务的消费者,如何避免在不正规场所接受医疗美容服务,保障自身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从卫生监督员的角度看,应重点查看以下三点:PART1看机构
医疗美容机构名称往往会带上“医院”“门诊部”等,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八条:美容医疗机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从事医疗美容服务的最基本的标准,医疗机构一般会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悬挂于明显处所,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前首先应查看美容机构是否获得资质,是否在有效期内,注册地址与现地是否一致。PART2看人员
消费者在接受服务前可要求查看医疗美容医生资质证明,即《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医疗美容主诊医生职业资格证》,查看其注册地址与医疗机构是否一致,拒绝接受无资质人员的医疗美容服务。
PART3看项目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医疗美容机构须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核准登记科目开展医疗活动,消费者要认真查看了解该美容机构进行的美容项目是否在审批范围之内,避免接受超诊疗范围的服务。
欢迎大家对全县美容保健机构进行监督,如果发现有非法医疗美容行为,请您及时拨打举报-,或写信寄至上犹县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二科(或将举报信直接投至举报箱),也可发电子邮件至gzsywjjjb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bz/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