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企业普遍高估值掌握技术才是赢家
中国早在20世纪初就 一石激起千层浪,资本市场上的“精准医疗概念股”立马开始火热起来。
数据显示,新三板和A股市场上涉足精准医疗领域的公司有近50家,其中A股市场有迪安诊断()、安科生物()、荣之联()、新开源()、北陆药业()、千山药机()、迪安诊断()等30家多公司。
华大基因已经提交上市申请快一年,估计在年初将登陆A股,贝瑞和康也将借道天兴仪表登录资本市场,谁会率先登陆主板市场,成为真正的基因检测第一股,尚未可知,但基因检测企业一旦登陆A股,高估值必定是不争的事实。以保守估计华大基因估值超过亿,贝瑞和康估值超过亿。
在新三板,“精准医疗概念股”也十分火热。新三板有益善生物()、
宝藤生物()、吉玛基因()、佰美基因(838)、百傲科技()、之江生物()、达瑞生物()、明德生物()、中钰医疗()、达瑞生物()、兰卫检验()等近20家公司。此外,新三板还有30余家主要从事体外检测的公司。精准医疗概念火爆后,这些公司获得大笔融资。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中钰医疗()、百傲科技()、益善生物()、宝藤生物()、之江生物()、达瑞生物()、兰卫检验()7家公司,在新三板获得的融资就超过15亿元。其中达瑞生物共获得3.6亿融资。
获得如此多的融资,这些企业的市值自然是水涨船高。按年11月25日的最新收盘价来看,达瑞生物的总市值达到了28.6亿元,之江生物和兰卫检验的市值分为达到了40亿元、27亿元,宝藤生物达到17.4亿,益善生物达到8.16亿。
虽然股价和市值暴增,但这些企业的本身营收和利润却并不高。数据显示,上述的获得较多融资的7家公司年实现的净利润总和仅为1.79亿元,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总和仅为万元。业绩和市值最好的兰卫检验,去年实现的净利润仅为万元。
估值高利润低,这些企业的市盈率也呈现出两级分化。益善生物11月2日的市盈率溢价到了倍,宝藤生物同日的市盈率也为倍,吉玛基因、之江生物的市盈率也在90倍左右。而另一边,致善生物的市盈率为-倍,中钰医疗的市盈率为-倍。
中国的精准医疗有上万亿的市场空间,但目前的市场规模仅仅在亿元左右。这样狭小的市场上有超过家的企业,他们的估值综合超过0亿,如何化解高估值压力成为投资人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位新三板投资人认为,不能用普通行业的评判标准来看待精准医疗行业。他认为,精准医疗本身注重的就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医学技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不确定性,目前收益不好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向精确诊断“一边倒”尚未形成产业链
精准医疗区别与传统医疗方式的关键在于,精准医疗强调的是个体属性的不同,在诊断上和治疗上需要有区别对待,其中包括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两个概念。在精确诊断中,涵盖基因测序和分子诊断等精准诊疗技术,在精确治疗中又包含中医中药、生物制药、手术治疗等概念。
本该是一个较长产业链布局的精准医疗,在行业分布中却未得到体现。我国目前的精准医疗公司,大多掌握的是精确诊断技术,真正做精准治疗的公司并不多。可以说,目前中国的精准医疗,还走在诊断的第一步,说形成产业链还为时尚早。
新三板和A股市场中,大多数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是针对精准检测阶段,如基因检测、体外检测、分子诊断等技术。如恒康医疗(.SZ)这样投资开发与肿瘤精准医疗相关的生物技术项目的公司只占少数,且很可能是因为这些公司本身就主要掌握一定的细胞治疗技术,再向精准治疗上扩展。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公司掌握的精准医疗技术,还都是处于研发或初步推广阶段。立迪生物()主要从事人源肿瘤动物模型建立及相关药物筛选服务,同时还在进行精准癌症医疗研究,在临床上帮助和指导医生用药,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的理论依据。
直到年底,立迪生物才利用积累的PDX(人源肿瘤移植模型,可进行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筛选的研究)技术以及研发经验,将基于PDX技术平台服务从单一的临床前药敏试验拓展到个体精准医疗服务。
立迪生物称,国内精准医疗在整个行业属于比较前端的细分领域,医生、病患尚处在接受的过程中。就公司而言,精准医疗业务也还在推广期,商业模式确定的时间不长,是否能适应市场需求还具有不确定性。
投资人偏爱:技术至上
任何一个新兴行业,都会面临意想不到的风险。广大的投资者都喜欢到尚未形成产业链的精准医疗中“大浪淘沙”。在精准医疗行业中较为受投资人喜爱的企业,要么是拥有较为前沿的技术,或者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
如百傲科技自主研发出核心显色生物芯片技术,能实现传统技术无法达到的高通量测序,此外公司拥有基因整段7向发明专利。另一家益善生物拥有的CanPatrolCTC(循环肿瘤细胞)二代检测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区分循环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和比例,相对于传统的医学影像检查,这项技术能提前2-6个月发现肿瘤变化。
此外,投资人也很看重公司研发团队的实力。据了解,新三板挂牌公司之江生物就有一个庞大的研发团队。截止年末,公司的研发技术人员有84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33人,董事长本人就担任公司的研发总监。数据显示,之江生物通过自主研发开发出多种产品,有21项发明专利。
韩健在《两篇捅破“精准医疗”泡沫的重要文章》中提到:“希望有更多理性的投资者,能认真研究项目,投真正创新的东西,而不是跟踪被炒热了的概念。”
不论精准医疗是否存在“泡沫”,这句话都在提醒投资者要更加清醒地认识精准医疗,更加理性地投资。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hzyl/1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