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月报12月基金月度策略报告20
摘要
经济向好,后续可期。10月经济数据延续向好修复的态势,在供应和消费两端均有改善,虽有个别经济指标未达预期,但瑕不掩瑜,整体向好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市场普遍预期我国四季度经济增长会比二、三季度进一步加快,且明年一季度将会达到新高。
货币政策平稳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金融街论坛上的讲话,货币政策要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保持货币供应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
财政政策常态化。综合市场观点,财政政策将会保持较为稳健的走势,政府全面加杠杆的意愿不强,但前期支出力度不足的方向将有可能成为年末支出的重点。
风险提示:国内、外经济修复不及预期,疫情加剧,疫情疫苗研发进展缓慢,市场情绪波动,突发事件扰动等。
欲获得报告全文,请联系客户经理。
一经济向好,后续可期
1、工业增加值:增速好于预期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增速与9月份持平。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好于预期,9、10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已经恢复到疫情以前水平。
分门类看,10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增速较9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5%,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6.3%,较9月份增速小幅回落,成为影响制造业同比增速回落的因素之一;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回落0.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10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较9月份减少一个行业。分产品看,10月份,产品中有种产品同比增长,较9月份增加一个产品;原油、十种有色、钢材、水泥、发电量同比增长;汽车、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较好。2、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增速保持平稳,地产投资向好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1-9月份提高1.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受基数影响小幅提高,内部结构分化明显,其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意愿较强。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比1-9月份提高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亿元,下降2.1%,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2%,降幅比1-9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亿元,增长3.0%,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0.7%,增速比1-9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7%,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向好,商品房销售额保持均速上涨,企业资金面有改善迹象,助力企业拿地积极性提升,房企资金到位情况也处于较好的状态,除利用外资同比下降外,其他资金使用均保持增长,但政策依旧保持偏紧的预期也给房地产投资构成一定压力。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1-9月份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86,亿元,增长7.0%,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降幅比1-9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1,亿元,增长14.8%,增速提高1.0个百分点。
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同比持平,1-9月份为下降1.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0.8%,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14.5%,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14.0%。商品房销售额,亿元,增长5.8%,增速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8.2%,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2.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15.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消增速略低市场预期,餐饮增速转正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下降5.9%。消费增长势头向好,但增速略低于预期,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逐步恢复、就业增加、失业减少以上诸多因素都会促使消费稳步修复,并且消费增速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本月可选消费回升成亮点,其中汽车消费增长是促使消费保持上涨势头的重要因素,10月汽车销售.32万辆,同比增长12.49%,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另外餐饮收入改善和可持续性也成为消费增长的因素之一。按消费类型分,10月份,商品零售34,亿元,同比增长4.8%;餐饮收入4,亿元,增长0.8%,9月份为下降2.9%。1—10月份,商品零售,亿元,同比下降4.0%;餐饮收入29,亿元,下降21.0%。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91,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1—9月提高1.2个百分点。
4、进出口:海外需求增加,出口保持景气
10月,以美元计,进出口总值4,.2亿元,同比增长8.4%,出口总值2,.8亿元,同比增长11.4%,进口总值1,.4亿元,同比增长4.7%,净出口额.4亿元。进出口总值及同比增速较9月份回落,主要原因是进口金额减少导致,国内需求常态化,有可能是9月补充库存影响10月进口需求,个别月份增速增减也属正常;好的方面是出口金额增长明显,增速超预期受益于防疫物资增长、海外需求改善以及出口替代等因素的支持。
10月,出口增速超预期受益于海外需求改善。1、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由9月52.4上升至10月53;2、美国制造业PMI由9月55.4上升至10月59.3;3、欧元区制造业PMI由9月53.7小幅上升至8月54.8。
10月,进口增速小幅放缓。1、中国制造业PMI增速放缓0.1为51.4;2、其中PMI(生产)为53.9,小幅下滑0.1,国内需求趋于平稳化;3、PMI(新出口订单)为51,小幅上升0.2,也印证国外需求恢复。
5、CPI、PPI:CPI下行,PPI反弹受阻
5.1、CPI下行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3%。在10月份0.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回落致使CPI同比走低,细分大类中食品烟酒依旧是影响CPI增速走势的主要因素,其中猪肉价格因素因受基数影响同比呈现出回落的势态,带动CPI同比走低。
10月份,食品价格上涨2.2%,非食品价格持平。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16.7%,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2.0%,影响CPI上涨约0.1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2.8%,影响CPI下降约0.13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16.3%,影响CPI下降约0.11个百分点。
10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2.4%,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2.4%、1.5%和1.1%;交通和通信、居住价格分别下降3.9%和0.7%,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3%和0.1%。
5.2、PPI反弹受阻
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环比持平;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2.0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4%,环比上涨0.2%。10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改善并不明显,是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修复放缓导致,主要受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4.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1.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7%,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1.97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5.1%,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6.0%,加工工业价格下降1.2%。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5%,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8%,衣着价格下降1.7%,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7%,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8%。二货币政策平稳化,财政政策常态化
1、货币政策:M2增速放缓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92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5.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当月净回笼现金1,亿元。M2增速虽小幅下滑,但依旧保持在相对高位,本月财政存款9,亿元,且财政支出减慢,成为制约M2增速的因素之一;信贷增速放缓,成为影响M2增速放缓的因素之二。M1增速提高,与M2剪刀差持续缩小,表明企业经营活力持续改善,需求回暖迹象较为明显。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金融街论坛上的讲话,货币政策要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保持货币供应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
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亿元,同比多增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亿元。
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万亿元,同比增长13.7%。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4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亿元。社融增速保持扩张,政府债券和人民币贷款增加是社融扩张的直接因素,剔除政府发债的影响,融资增速趋缓。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亿元,同比多增1,亿元;委托贷款减少亿元,同比少减亿元;信托贷款减少亿元,同比多减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亿元,同比多减3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亿元,同比多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亿元,同比多3,亿元。
2、财政政策:收入持续改善,但增速回落
1-10月财政收入已完成全年预算88%,基本与往年一致,1-10月财政支出完成全年预算76%,明显低于往年支出水平。1-10月政府性基金完成全年预算77%,1-10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全年预算68%,均低于往年水平。
10月,公共财政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2.97%,较9月份回落1.57%。其中,税收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1.17%;非税收入1,亿元,同比下降45.08%。公共财政收入持续改善,但增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非税收收入下降导致。企业所得税、国内增值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增长明显10月贡献较大,显示经济恢复较为稳健。
10月,公共财政支出14,亿元,同比增长19.03%,较9月份增加20.14%。财政支出有加大力度的迹象,前期支出力度不足的方向将有可能成为年末支出的重点。10月同比加大支出方向为城乡社区事务、卫生健康、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分别同比增长.23%、63.06%、37.27%、30.52%、28.05%。
1-10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4.1%。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亿元,同比下降15.8%;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10.1%。
1-10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5,亿元,同比增长24.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1,亿元,同比下降4.9%;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相关支出83,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52,亿元,同比下降8.4%。政府性基金支出小幅缩减,今年地方政府性基金可能出现支出相对减少的迹象,即不能达到预算目标。
三权益市场指数分化,固收市场收益率走高
1、权益市场分析:指数分化,热点轮换
1.1、指数分化,资金流入
年11月1日至年11月27日,沪、深主板及中小板指上涨,其中,上证指数涨幅最高为5.70%,创业板指下跌1.39%,大、小盘股涨幅呈现分化,沪深指数涨幅为6.08%。
估值方面PE(TTM),统计年7月4日至年11月27日,以周为单位,主要指数估值均超过中位值,其中沪深和创业板指PE(TTM)分别超过中位值21.58%和17.05%,上证指数和中小板指PE(TTM)分别超过中位值11.4%和8.8%,对比其他指数估值存在一定优势。
成交额方面,截止于年11月27日,11月沪深两市日成交额温和增加,日均成交额8,.49亿元较10月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融资融券方面,截止于年11月27日,11月融资余额保持小幅攀升的势态,日均融资余额14,.99亿元较10月份日均增长.75亿元。
沪港通方面,截止于年11月27日,沪股通累计净买入5,.67亿元,11月日均沪股通累计净买入5,.93亿元较10月增加.57亿元。
深港通方面,截止于年11月27日,深股通累计净买入5,.63亿元,11月日均深股通累计净买入5,.87亿元较10月增加31.41亿元。
1.2、热点轮换,资金逐利
截止于年11月27日,11月申万28个行业中23个行业上涨,涨幅靠前的多为周期行业,分别是有色金属、采掘、钢铁、银行、家用电器,其涨幅为19.08%、15.01%、13.18%、10.22%、9.99%,下跌的5个行业为前期涨幅较好的消费和科技板块,分别是医药生物、传媒、计算机,其跌幅为-6.67%、-3.33%、-3.04%。
估值方面PE(TTM),统计年7月4日至年11月27日,以周为单位,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11个行业估值超过中位值,其中休闲服务、家用电器、食品饮料、汽车行业超过中位值较大分别为%、55%、52%、51%,农林牧渔、房地产、建筑装饰、钢铁明显低于中位值,分别为-54%、-40%、-35%、-34%。
申万28个一级行业对比11月与10月估值变化,商业贸易、银行、采掘估值有所提升,分别增长22%、13%、12%,医药生物、综合、电气设备估值有所回落,分别下降-18%、-11%、-10%。
申万28个一级行业对比11月与10月的成交额,有色金属、采掘、钢铁呈现流入的状态,分别为%、96%、80%,纺织服装、计算机、医药生物呈现流出的状态,分别为-32%、-17%、-16%。
2、固收市场分析:国债收益率上行
2.1、国债收益率上行
11月2日到11月27日期间,10Y国债到期收益率呈现震荡向上的走势,于11月19日达到3.%的近期高点
2.2、金融委会议稳定市场
信用债方面,本月永煤公司违约,金融委会议对信用债违约事件高度重视,再次重申市场规则与监管和主体职责,处罚“逃废债”行为,为稳定信用债市场产生积极的作用。资金市场:资金利率分化。11月2日到11月27日,资金利率分化,1天期利率下行,14天期利率上行。
四混合基金募资规模超公募基金一半
1、各类基金收益情况:QDII、股票型基金领涨
11月2日到11月27日,QDII、股票型、混合型、货币型基金盈利,另类投资、债券型基金回撤。公募基金平均收益0.79%,QDII基金领涨。
2、各类基金资金流动:ETF资金小幅流入
11月2日到11月27日,ETF资金整体呈小幅流入的状态,其中流入最多的是主题指数ETF,流入33.89亿元,其次是规模指数ETF,流入16.66亿元。本月流出的ETF主要是跨境指数ETF、商品指数ETF和债券指数ETF,分别流出-6.36亿元、-0.88亿元、-0.72亿元,整体ETF资金呈现出月初流出较大,月中后开始流入,与权益指数走势较为吻合,主要反映市场的调仓需求。从细分ETF基金来看,流入居前的ETF集中在主题指数ETF、规模指数ETF和行业指数ETF,包括创业板蓝筹ETF、上证50ETF、科创板50ETF、全指证券ETF;流出居前的ETF集中在主题、规模和行业指数,包括半导体芯片ETF、科创板50ETF、新能源汽车ETF。
从主要行业ETF的资金流向看,11月2日到11月27日,资金呈现分化。流入最突出的是证券ETF,建议持续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zc/6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