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路径

                  导语

为实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长远目标,切实服务好患者,国家卫生计生委年1月12日发布了《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并于5月29日发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年)》,提出了全行业“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与进度安排。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单位、医院代表和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医院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将其确定为院长、书记担任组长的“一把手”工程和医院3项重点工作之一,并将任务逐项分解至责任部门。根据“顶层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统一,理念指引与实践探索相统一,弘扬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统一”的原则,在实践中摸索出了改善医疗服务的有益经验,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优化就诊流程,提升医疗服务便捷性

就诊流程的优化可以直接提升医疗服务的便捷性,从而改善患者的就诊感受。医院始终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努力践行“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办院理念,在患者就诊的全流程、各环节提供持续的、序贯的医疗服务和延伸服务,切实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医院主要经验如下:

多渠道实现预约诊疗:医院倡导“先预约后就诊”的理念,推行电话、网络、院内自助挂号机、银行网点及自助终端、网银、手机APP等多种渠道的全预约挂号,全院预约就诊率大于60%。医院于年9月正式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强大的医院官方APP。该款APP的设计从保障公众切身利益出发,操作简单、便捷、实用,不仅方便公众为自己及家人预约挂号,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隐私、遏制号贩子倒号。

医院进一步挖掘门诊潜力,鼓励医生增加对外预约号源;对医生预约平台放号情况加以严格监管和定期反馈公示;在绩效考核中增设出诊加分项,提高医生出诊率;增派住院医师出门诊,解决患者基本需求。多项举措合力作用下,年较往年同期,每月约增加预约号源余个。

精细化引导分时段就诊、分时段检查:门诊患者完成挂号后,医院提供的就诊时间提示条,引导分时段就诊。在部分科室开展患者报到排序的试点工作,增设自助报到机,特别针对每位医生设置个性化的分时段候诊报到方案,探索有效引导、合理分流的分时段措施。此外,医院将门诊建卡、挂号、收费窗口合并,缩短排队时间;每季度对医技科室检查预约时长情况进行全院公示,通过绩效考核手段,督促相关科室在检查量增加的情况下仍缩短预约时间,取得明显成效。

住院患者的检查也实行分时段预约。病房医师开具电子检查申请和医嘱的同时,系统自动记账并向医技科室推送预约,减少了纸质申请的审核时间,使检查时间直降0.5~1天。对彩超、心电图等占用时间短的检查项目,按每半小时为一个时段进行预约;对于相对复杂的检查项目,则按一小时或半天分段。预约时段同时传送给负责接送患者的外勤人员。患者在外勤人员引领下,按预约时间准时到达检查地点,完成检查后再由外勤人员送回病房,降低了因病人扎堆、争执而产生纠纷的风险,提高了就诊检查的有序性。

多层次落实患者分级诊疗:医院通过积极落实院内分级诊疗、对接社区转诊、医院培养“健康守门人”等途径,多层次落实国家医改的分级诊疗目标。首先,鼓励来院就诊患者先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就诊,由下级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推荐至相关专业组教授接诊。医院有11个科室推出了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不限号等服务政策。年中调查显示,提供了院内分级诊疗的科室,其病人满意度排名明显靠前。其次,门诊部设专人专岗,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百分之百地落实了社区的转诊需求。第三,医院创新性地完成对口支援任务,从过去的门诊、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会诊等技术帮扶,转向以创建新学科、深化亚专业学科、指导科研等为主的全面帮扶,使被帮扶单位在医疗服务、人才队伍、管理水平等方面整体提升。

信息化建设支撑服务品质:医院引进4套整盒发药机(自动化快速出药系统),采用药品预调配模式。患者交费后,处方信息会自动传到药房,触发整盒发药机以最快速度配好药,患者持导诊单到指定窗口取药即可。医院80%以上的药品可进入整盒发药机系统,90%以上的处方调配速度因此显著提高。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药房工作效率,大幅减少了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原来平均需要40分钟,现在只需4分钟,“人等药”变成“药等人”。医院在门诊等区域配备89台自助机,患者可在机器前自助挂号、取号、缴费,自助查询及打印化验结果、处方、检查报告及影像检查胶片等。医院通过建立手术安全预警信息平台和DRGs统计监测平台,实现了医疗数据的有效记录和全方位监测,为重症会诊、病案存储及案例教学提供了完善的信息。

立足疑难重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大力推广疑难重症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多学科协作共同解决疑难杂症,可以优化就诊流程,缩短重症患者候诊时间,提高诊疗效率,普遍提高参与科室的诊治水平,并为患者节省可观的医疗费用。医院已成立胰腺、垂体、脑转移癌、炎症性肠病、胸部疾病等多个门诊疑难病会诊中心,每个中心都云集了多位国内顶尖专家,为每位疑难重症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寻求最佳诊治方案,同时在检查、住院及手术等各环节提供“绿色通道”。

创新“红卡”流程,为生命急救打通绿色通道:为更好地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多人集中来院就诊或抢救、身份信息缺失”等问题与无纸化医疗信息系统之间的矛盾,医院通过急诊、收费、药房、医技检查科室等多科的密切协作,改变按部就班的传统流程,创新性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红卡流程”,该流程涵盖了预办理欠费就诊卡、惟一号码病案袋、红卡标示腕带等多项内容,简化了处理流程,大大提高了抢救效率。“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急救流程的精细化还体现在“操作时间标化”:急诊分诊2分钟上报“红卡”事件,4分钟启动红卡账户,6分钟完成分流准备,8分钟处理科室协调,10分钟人、物全部到位。

优质护理、专科护理并举,提升护理服务能力: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岗位管理试点单位,医院在全国率先建立并完善了护士分层级管理体系。不同层级的责任护士分管不同病情的住院患者,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个体化、专业化、人性化的全过程、连续性护理服务。医院积极培养专科护士,开设多个专科护理门诊,为住院患者开展专科护理会诊,在全院开展专科护理培训,使医院专科护理服务能力达国际水平。

完善配套措施,医院公信力

透明化考核提升绩效水平:医院根据国家医改方向、医院重点工作,不断创新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经逐年调整,业务量指标占比大幅下降,质量安全和满意度指标占比大幅上升,占到医疗考核权重的70%,体现了将医疗质量和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办院宗旨。探索建立“综合+单项”的复合型绩效考核模式,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和公益性体现。设立月度门诊专项绩效考核,根据医师实际出诊次数和单元工作量情况给予满勤奖和超额奖,保证了门诊出诊医师单元总数和挂号总量,满足了更多患者就诊需求。设立月度手术专项绩效考核,根据手术难度级别、手术台次、医师级别等关键指标,设定不同权重进行考核。通过激励引导,医院三、四级以上手术占比不断增长。加大患者满意度考核权重,引入第三方评价,运用网络、手机等现代化手段,扩大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范围,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改为出院后调查,使考核数据更加客观。更为重要的是,医院将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透明化公示,监督绩效改进,从而激励医护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人文关怀精神根植医护内心:年医院主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医院创新发展凝人心聚人气。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公益演出三进医院,艺术家们走到医务人员和患者身旁,用音乐舒缓医者身心。心理医学科每年召开人文心理技能临床应用系列培训班;肿瘤内科、老年医学科倡导的“安宁疗护”和“舒缓医学”新理念,赢得了业界和公众的广泛认同;乳腺外科的“粉红花园”俱乐部倾注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康复;妇产科郎景和院士的名言“医生给患者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已经成为协和人共同的价值追求。

多维度宣传提升公众信任度:医院鼓励支持各级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大众健康传播。医院与各大电视台品牌健康栏目合作,每年选送专家参与录制的各类健康节目逾百期,发表科普文章数百篇,产生了一大批群众喜爱、媒体欢迎的科普专家。专家们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zc/608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