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策略
这段时间一直在加班。说说今天行情,一句话概括,上午笑嘻嘻,收盘MMP。今天开盘后主板持续走强,逼近7月新高,市场回暖。7月高点是.79,今天涨到了.74,仅差2个点。
因为周五银行集体沸腾,加上大金融券商周末吹的很厉害,所以大金融今天开盘直接冲高,但是呢,一方面7月份大涨后套牢的韭菜比较多,导致今天回本直接砸盘;另一方面,大金融与美股联动较强,也被美股期货急跌拖累,银行ETF从最高涨3.6%到收盘跌1.3%,从最高点跌了5%。
所以大金融今天冲高回落,也压制了主板,导致上证直接跳水,上证指数午盘开始到收盘跌了1.5%,这跳水动作堪称专业级跳水运动员,只有调整了大半月的创业板勉强收了红盘。
表现较有韧性的依旧是有色、军工、芯片等,有色是这次周期股行情的主线,而军工有十四五订单利好的刺激,芯片则是产能吃紧,产业链保持高景气。
坚定持仓,曙光快来了,很多板块已经在筑底了。
一年马上过去了,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很多大事件,见证了很多历史。新冠疫情迫使全球大放水,中国实施史无前例的应对措施,依托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将成为年GDP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这两年是基金的大年,基金市场表现不俗,以今年公募基金的中位数来看,收益率达到了30%。我知道很多朋友喜欢买那些明星基金,诺安**银河**招商**,其实只要不是频繁的追涨杀跌,老老实实的定投,都有不错的收益。
但是这种收益好的年份不会持续太久,核心资产从原来的估值折价,走到现在的估值溢价,成长股透支了未来几年的收益,上涨的空间不够,需要时间来消化估值。
上周一则消息,德银预计:在消费的大力拉动下,中国明年经济增速将达到9.5%,如此强劲的增长将为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退出舞台奠定基础,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关闸”的国家。若是全球经济增长加速,通胀和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走高,中国央行也可能更早、更大规模地“加息”。
所以明年在货币政策方面,紧缩是大概率事件。我看到一张预测图,大多机构对明年都不是太乐观。成长股在高估值震荡、低估的周期股最近迎来修复,加上货币紧缩的流动性担忧。所以年大家要降低自己的收益预期,因为这两年是基金大年,很多朋友收益动辄几十个点很正常,已经有点飘了。
今年新发基金多只,募集总金额超过2万亿。市场上公募基金总数量达到了多只,算上私募就更多了。10年间,达到年化收益率10%的只有12位,算上私募也不会超过50位。上海阿姨招女婿的标准,理财年化收益率达到10%就是基金经理的级别了,年化20%你就是中国巴菲特。
基金协会数据年,在我看来,要投资的方向依旧是那几个:科技、医药、消费、新能源,加上细分领域的新能源汽车以及银行、军工(第一季度),下面说说我的逻辑。
科技逻辑:
科技范围有点泛,但我们一般说的科技就是芯片、半导体之类的,虽然目前短板比较明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成长性很高。而且科技调整的时间最长,也会最快迎来企稳。
目前芯片行业维持高景气,很多工厂都涨价,不管是晶圆代工还是芯片封测,产能全线吃紧,业内老大中芯国际三季报产能利用率达97.8%。
因为咱们中国率先进入复工复产,所以很多海外订单都转移到了我们这里,要用到芯片的地方太多了。比如手机、电脑、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家居、汽车等等。
举几个具体例子,我们戴的无线耳机,今年是不是发现街上戴的特别多?还有小爱同学、小度、天猫精灵,以及其他的智能家电这些都需要用到芯片。传统汽车需要用到70颗芯片,而智能汽车则需要颗芯片,这几年新能源智能汽车的销量的增长也会带动芯片市场。
医药逻辑:
医药是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医药医药,一个是医(比如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一个是药(比如创新药、仿制药、中药等)。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老年,人的一辈子都需要用到。而且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迈入中度老龄化,人一旦上了年纪,毛病就会多起来。医药是值得长期投资的选项。
消费逻辑:
大消费包括白酒、食品、饮料、家电、汽车等等,关乎到我们的衣食住行,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我们生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都追求生活品质。而且因为今年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全球央行大放水,美国也在大肆撒钱,根据费雪方程式:M(货币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P(商品价格总水平)T(商品产量),将会造成通货膨胀,各类商品可能将会迎来大幅涨价。
新能源车逻辑:
汽车是促进消费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燃油车里,我们国家的自主品牌很难发展起来,根本干不过欧美日,而新能源车给了我国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国家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到5%,制定的目标是年渗透率达到25%,有20%的成长空间。
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几年里有极强的确定性,未来成长趋势明确,是未来的一个投资主线。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是未来的一个趋势,5G和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
现在汽车越来越便宜,首付小几万就能提车,家家户户都买得起。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像极了10年前手机圈,特斯拉像是苹果,比亚迪像是华为,而理想、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则像小米、OPPO、VIVO等国产手机品牌,百花齐放。
银行逻辑:
今年因为疫情管控,实体经济非常艰难,国常会也提出“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而年全年上市银行企业利润只有1.7万亿,所以银行今年的经营业绩都不太好看。银行给实体经济让利,对股市而言无疑是一个重磅利好,但对整个银行板块来说是利空,今年表现比较差。但随着我们国家疫情管控奥力给,经济持续复苏,银行也基本完成了国家给的目标,让利政策慢慢会逐步退出了。
目前部分银行比如招商、平安、兴业的利润增速都已经转正,加上宏观政策的回暖,银行板块慢慢迎来拐点了。最重要的一点是,目前银行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进可攻退可守,安全边际较高。
但是银行等大金融权重股占指数比重较大,银行可能会涨的比较慢,不会像其他板块一样一飞冲天,需要时间熬,不然指数还不上天了。
军工逻辑:
在以往军工不是个投资的好赛道,因为涉及到国家安全方面,一些信息有权可以不披露,不够透明。但现在不一样了,这次军工不仅仅是题材炒作,还有十四五规划里确定性的成长和业绩的逻辑。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四五出台的文件中,国防建设将迎来新一轮升级。军品需求将迎来放量,需求爆发,高精尖的装备将加速列装。拿战斗机来说,网上找到的公开资料显示: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二代机占比55%(现在是45%,但依旧不够),四代机占比不足1%,相比美国,美国二代机仅占14.8%,四代机占比已达10%。
中国战斗机各代次比例美国战斗机各代次比例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军费占GDP仅1.2%,全球排名第9,远小于俄罗斯的4.6%,美国的3.1%,韩国的2.4%。我国国防实力与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不匹配,军机面临迫切的升级换装需求。
另一方面,近几年地缘事件频发(东南沿海和西南边境),要加强军事训练、加强练兵备战,意味着日常消耗型的军品需求将大幅提升,比如导弹。
据最新消息,11月、12月大部分的军工企业会签订“十四五”采购合同,十四五的新采购模式,军方预付款比例从30%提升到40%~50%的水平,很好的改善了军工企业的现金流,使得军企有资金去扩产。提高研发和生产积极性。这次的采购模式把军工的业绩释放提前了,加上十四五的需求爆发,所以我认为军工板块估值会重塑。
在明年一季度前,仓位配置上是这样的。全行业的主动型基金配置2支,仓位占比50%,因为这两位基金经理的风控都很好,投资标的也是全行业的,保证基金组合的风控。
行业类的基金,我挑的大多都是主动型基金,科技、新能源车、军工各配置10%,医药、消费还没调整完,先5%定投着。本来想把军工5%分配给新能源车,因为新能源车是我最看好的一个,确定性高,而军工我觉得稍微是偏投机的一个,毕竟不够透明,明年两会前我可能会调仓。新能源车我觉得这两个月涨疯了,曝光也很高,所以就干脆都10%吧。
基金标的配置:
交银新成长混合()王崇
兴全合润分级混合()谢治宇
科技类:信达澳银新能源()冯明远
新能车:嘉实智能汽车股票()姚志鹏
军工:富国军工主题混合()章旭峰
消费类: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胡昕炜
医疗类: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葛兰
银行:天弘中证银行指数()
投资方式:定投
总仓位:95%
预期收益:10%~20%
开始时间:12月3日
定投时间:每周四
预计时长:6个月~1年
文章仅为记录本人操作和思考,不具有指导买卖功能。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zc/6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