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年版)》(以下简称《规范》)。《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自年开始启动,组织42个临床专业及相关政策领域共余名专家,历时4年制定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该规范于国家层面首次纳入药师门诊诊察、处方/医嘱药品调剂和住院患者个性化用药监护这3个药学服务收费项目。这一全新的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不仅是对药师专业价值的肯定,也是对整个医疗体系多学科合作模式和精准用药发展的推动。

提升药师地位,推动精准用药

该规范的药学服务版块详细描述了药师门诊诊察的服务内容,支持药师对患者开展用药指导干预或提出药物重整等意见,出具解读报告和药物治疗方案的咨询、调整和优化建议;当药师认为门诊处方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可以告知临床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尤其是儿童等单剂量需求差异大的患者,可以提供安全用药指导及用药咨询等。

更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住院患者,药师需参与临床医师住院巡诊,协同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开展疗效观察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师可结合患者病情,为患者进行安全用药指导、干预或提出药物重整等意见,并建立药历(书写纸质或电子记录)。

该规范的发布,意味着药师将在门诊服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个性化的用药建议;药品调剂流程将进一步规范化,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住院患者的用药合规性也将提高,旨在减少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政策的落实和推进,临床药师将逐步参与到治疗方案制定等工作,临床药师按照药物基因检测结果给出用药建议后,临床医生根据建议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具处方。经过基因检测得到的处方是根据患者个人基因检测结果出具的,因此更精准。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个体化用药快速发展,逐步完成精准医疗的战略发展目标。

药物基因检测,助力精准个体化用药

药物基因检测是精准用药的基础,从基因组角度探讨基因的遗传变异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不同基因型个体对药物在人体内吸收、代谢、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机制,从而指导新药开发和合理用药。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绝大多数药物反应个体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患者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和药物作用靶点蛋白的基因类型可影响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从而导致药物效应的个体差异。

药物基因组学(PGx)是目前将基因组信息整合到临床实践、提供临床决策支持的首选领域,国内外临床医生对其发展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tx/87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