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医院运营管理的黑箱上海一家
来源:医学界智库
作者:周海龙,封卫征,汤洁,等
10月23日,国家医保局召开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技术规范和分组方案解读会”,并将其命名为“CHS-DRG分组方案”——国家医疗保障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inaHealthcareSecurityDiagnosisRelatedGroups,CHS-DRG),意在体现国家医保的权威性以及用于付费管理的典型特点。那么,结合中国30个试点城市运营情况的CHS-DRG究竟是如何实现“促进规范医疗行为”、“医疗服务公开透明”、“提升百姓就医满意度”呢?年,医院医务科主任周海龙医院年至年连续4年上半年住院患者DRGs相关的数据指标进行比较,从产能、效率、安全三个维度等进行分析试图回答这些问题。研究数据来源为医院年至年连续4年上半年在线上传的住院患者住院时间低于60天的病案首页数据,本组住院总病例数例,入组总病例数例,总入组率88.4%。入组率从年上半年的73.59%提升至年上半年的99.16%,说明病案首页填写渐趋规范和对分组规则的理解不断提高;
总权重值从年上半年的.84提升至年上半年的.77,说明运用DRGs医院住院服务的总产出增加,同比+94.19%;
DRGs组数从年上半年的提升至年上半年的,增长趋于放缓,说明由于病案首页填写不规范导致的DRGs组数人为减少的现象减少,现在的DRGs组数基本反映服务范围的大小;
病例组合指数值(CMI)从年上半年的0.66提升至年上半年的0.77,增加16.67%,说明,该院收治病例中技术难度加大、资源消耗多的病例比例提高。
总体而言,该院年至年连续4年医疗服务能力、收入有大幅提升,同时病案首页填写越加规范。时间消耗指数从年上半年的1.06降低至年上半年的0.98,医院治疗时间从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缩减至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医疗效率有所增加;
费用消耗指数从年上半年的0.96到年上半年的0.9,下降6.25%,说明该院治疗费用基本与当地持平,略有下降。
低风险死亡率在研究期间有所波动,从年上半年的3.75下降至年上半年的0。该指标是指风险很低的病例发生死亡占比,此类疾病的死亡与临床失误密切相关,此值越高,医院医疗或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漏洞或隐患(年上半年低风险死亡率虽是3.07,但经过调查,系病案首页上第一诊断填写不当造成的,经过管控,这个问题已纠正);
中低风险死亡率从年至年连续4年上半年呈下降趋势,总体管控良好。该指标直接与医疗质控与医疗安全相关,是反映医疗质量控制与医疗安全重要的指标和依据。中低风险死亡率下降,说明风险经过管控在降低。
总体而言,该院年至年连续4年医疗服务效率和费用均与当地持平,且略有改善。而风险管控能力有所提升。该院病种组数占区域总组数比例从年上半年的47.19%提升至年上半年的57.12%,增加21.04%,说明该院治疗病种范围在扩大;
年至年连续4年上半年本院病种组数持续提升,说明服务范围扩大;RW(权重)≥2例数占本院总例数的比重(%)持续提升,说明病种难度不断提高;RW≥2例数占区域RW≥2总例数的比重(%)持续提升,说明病种难度不仅在院内而且在区域内也在不断提高。
总体而言,该院年至年连续4年医疗服务能力,尤其是收治病种难度有较大提升,范围也有所扩大。年至年连续4年上半年三四级手术占比有所提高(+1.93%),但幅度不大;
年至年连续4年上半年三四级手术占区域三四级手术量的比重从年上半年的7.81%到年上半年的7.97%,增加0.16%,说明该院三四级手术能力水平在当地还有提高空间。
总体而言,该院年至年连续4年三四级手术能力略有上升,但总体平稳,还需要努力。研究指出,DRGs是一种按照临床过程相似和资源消耗相近对病例进行分类和组合的方式,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风险调整工具,其基于住院患者的疾病特点、个体特征、诊疗过程及资源消耗等方面对病例进行分类,其良好的同质性是作为临床服务绩效评价标准化的基础,与传统的考核内容相比更加科学。DRGs可以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医院间的医疗服务进行整体评价,医院,而且可以对比到同一个科室和同一个病种,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也使对比更具备可比性,医院、科室甚至某一病种的对比,可医院及学科的发展情况,可供评价重点学科时参考,也可以引导区域医医院和科室倾斜。DRGs促使卫生行业逐步从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精细的信息化管理,对医院及学科由主观印象评价走向用数据说话、讲科学依据的客观评价。参考资料:[1]周海龙,封卫征,汤洁,等.基于DRGs的住院医疗服务的绩效评价[J].中国病案,,():39-42.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tx/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