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医院绩效考核亮出成绩单

治疗皮肤病最好医院在哪里 http://m.39.net/pf/a_4780737.html

医院被集体约谈并核减相应绩效考核分数。

7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为《通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相关部门,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数据,对全国医院开展了监测分析,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并向社会公布。

截至年底,全国共有医院(其中,医院家,医院家,医院家)参加年度绩效考核工作。针对数据质控发现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督促各地、各医院限期整改,对医院进行集体约谈并核减相应绩效考核分数;对影响医院进行全国通报批评,对其主要负责人与相关负责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绩效考核成绩计零分;3家医院因为新建或搬迁不对其开展当年度考核。

医院发展持续向好

从《通报》中国家监测分析情况来看,分析结果主要反映六个方面的向好趋势。

一、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1.医疗服务效率持续提升。年,全国医院总诊疗人次数13.6亿,较年增长9.93%,出院人次数万,较年增长13.8%,均高于在职职工数和床位数的增幅。平均住院日9.1天,较年下降0.4天,床位使用率99%,时间消耗指数逐年降低。与年相比,日间手术人数增加近74万,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提升2.93%。

2.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效果逐步显现。年至年,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患者下转人次数逐年上升,其中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下转患者人次数累计达到.73万人,较年增长45.45%,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数比不断下降,适宜患者向下转诊成为趋势。

3.疑难危重患者救治能力不断增强。年全国医院出院患者手术占比27.4%,微创手术占比15.9%,四级手术比例16.4%,均较年有所提升,医院综合诊疗技术能力不断增强。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提升

1.患者安全不断加强。年全国医院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48%,I类切口感染率0.71%,均较年有所下降。其中,上海市在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位于各省份前列的情况下,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I类切口感染率全国最低。

2.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近3年,全国医院医疗技术难度(体现医疗技术难度的主要指标为CMI值、四级手术占比等)稳中有升,医院CMI值由年1.增加至年1.,其中北京市(1.30)、上海市(1.13)位于全国前列;西藏自治区CMI值3年间提高0.11,进步最快。全国医院诊疗病种覆盖面逐年增加,DRG组数中位数由年的组增加至年的组,其中医院DRG中位数达到组,较年增加28组。

3.临床检验可比性持续提高。近3年,参加室间质评的医院从家上升到家。年全国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中位数为75%,较年提升3.4个百分点,合格率中位数基本稳定在96%左右,表明同级医疗机构检验结果可比性得到提高,为检验结果互认打下基础。

4.临床用药更趋合理。年全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约为37.78DDDs,优于40DDDs的国家要求。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病房(区)医嘱单(处方)点评率、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和占比逐年提升,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达到52.25%(该指标是指有基本药物的处方占总处方的比例),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95.38%(该指标是指患者住院期间用药中含有基本药物的人数占总出院人数的比例),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使用比例达到92.21%(医院使用的国家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用量与同期同种药品用量之比)

三、医院运营与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内部管理能力持续改进。统计结果分析显示上海、江苏、云南等地的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相对较高,中医院和中国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达到7级,为目前全国最高。医院能够制定大型医用设备预防性维护维修计划,大型医用设备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开展较好。年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阳性率达83.26%,比年上升2.25个百分点。

2.医药费用增幅趋于平稳。与年相比,年全国医院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有所增长(增幅分别为9.36%、6.03%),增速放缓且低于同年GDP增幅,住院次均药品费用、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下降(分别下降15.25%、3.38%),体现了医院医药费用增幅呈现整体平稳趋势,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3.收支结构不断优化。医院收支结构呈现“三升三降”的变化趋势。一方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收支结余稳步提升(具体数据见下图1至图3),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医务人员劳务价值进一步体现,医务人员收入逐步改善,医院整体运营效率稳步提升,“腾笼换鸟”调结构初见成效。

另一方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见图4)、资产负债率(见图5)、辅助用药收入占比稳步降低,医院正在逐步转变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医院运行成本合理降低,医院建设稳步推进。财政直接补助比重增加。

年全国医院医院财政直接补助收入占总支出的比重为7.73%,较年和年分别提高0.24%和0.29%。其中,15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省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补助占比最高的5个省份是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北京市、江西省和山西省,最低的5个省份是湖南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和湖北省。

图1:-年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

图2:-年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

图3:-年业务收支结余(万元)

图4:-年万元收入能耗支出(元)

图5:-年资产负债率(%)

四、持续发展机制不断健全

1.人员结构基本合理。年全国医院医护比为1:1.58,超过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提出的年达到1:1.25的目标要求,每名执业医师日均住院工作负担日趋下降,每百张病床药师人数基本保持在0.82的水平。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比例为16.44%,比年提升0.97个百分点。大部分省份医院的麻醉医师占比约为3%-5%,儿科医师占比约为4%-7%,重症医师占比约为0.2%-2%,病理医师占比约为0.4%-1.6%,中医医师占比约为3%-10%。

2.人员培养能力有所提升。医院同期招收进修总人数、教育教学培训人次数逐年提升,师资力量不断充实,发表教学论文数量、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年,92.23%的医院有符合统计条件的考生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为77.47%,比年提升1.99个百分点。

3.学科建设能力不断加强。年80.34%的医院获得科研经费支持,每百名卫技人员科研经费超过医院占比达5.64%。科研经费总量位于全国前5医院医院、医院、中国医医院、首都医科医院和医院。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成果转化金额达.93万元,较年增长.96%。

4.“两个允许”政策积极落实。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分配方案,科学评价医务人员劳动付出,不断优化人员支出结构,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从年32.56%上升至35.45%,体现优绩优酬、多劳多得,技术劳务价值不断提升。

五、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

年全国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4分和90分。门诊患者满意度最高的5个省份依次为湖南省、江苏省、山东省、江西省和浙江省;住院患者满意度最高的5个省份依次为江苏省、上海市、山东省、湖南省和河南省。其中,湖南省、山东省、江苏省的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满意度都相对较高。门诊患者对护士沟通、医生沟通和医务人员回应性的满意度最高,对挂号体验、环境与标识、隐私保护的满意度偏低。住院患者对医务人员对患者家属态度、医务人员回应性和疼痛管理的满意度最高,对出入院信息及手续、医生沟通、饭菜的满意度最低。

六、医院国家队作用凸显

年44家医院平均住院日为7.7天,床位使用率达%,运行效率高于全国医院的平均水平。80%的医院各维度表现均较为突出,其中21家医院的科研经费总额都在万元以上,体现了医院在科研创新方面的龙头作用。

从绩效考核数据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正沿着“三个转变、三个提高”的方向持续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把脉,医院现存短板

一、全国医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明显

从各省份来看,监测分析结果较好的医院主要集中在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四川省等地,监测分析结果靠后的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从区域发展看,华北、华东、中南和西南的四川省、重庆市医院整体指标较好,东北、西北和西南除四川省、重庆市外的省份整体偏弱。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优势明显,医疗技术能力、信息化水平、室间质评合格率、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等方面均位于前列。

从医疗质量安全看,医疗服务能力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的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一指标值不足1%;西藏自治区、贵州省的出院手术患者四级手术占比不足10%。

从科研能力看,年医院中92.08%的科研经费集中在13.26%的医院,80%的临床试验资源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天津、湖南、湖北、安徽8个省份,医院间科研实力差异较大。此外,一些医院存在超规划、超规模发展的问题,造成一定的虹吸效应。

二、住院患者跨省异地就医问题仍然存在

分析全国医院年至年病案首页数据,年全国医院异地就医患者数量高于年、年。流出患者数量最多的省份依次为安徽省、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和河南省。

流出患者占本省份住院患者比例最多的省份为西藏自治区、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甘肃省。患者流出较多的省份,除长三角及邻近省份由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等因素外,其他省份医院整体偏弱,难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

患者流入最多的省份前5位分别为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和浙江省,共占全国异地就医患者的53.6%。大规模的异地患者涌入也对北京和上海的医疗服务带来一定挑战。

三、医院内部科学管理水平需要提升

一方面,经济运行稳中有忧。尽管医院总体经济运行平稳,但仍有22.65%的医院医院出现了收支结余为负数,医院补偿机制、医院运营管理的任务仍然艰巨;医院资产负债率大于50%,医院符合规定的长期债务的压力仍然较大,“医院举债建设”的规定落实不到位。

另一方面,医院管理水平不高。医院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尽管医院电子病历水平在稳步提升,但距离系统集成、数据统管、智能化应用的要求差距明显;二是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医院没有大型医用设备维修保养计划;三是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仍需提高。年,还有医院以及西藏自治区、上海市、江苏省、湖北省、安徽省、海南省、陕西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8个省份的医院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高于40。

四、医务人员积极性还需进一步调动

与患者满意度较高的情况不同,医务人员满意度仍然不高,其中,海南省、广东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医务人员满意度较低。医务人员最不满意的是薪酬福利、工作内容和环境,医院医务人员工作负荷重,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有待改善。考核数据显示,年仍有10.46%的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低于30%,主要分布于辽宁省、河南省、河北省。

本文系健康界整理发布。

热门推荐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xieyusong

hmkx.cn如果你有好想法、好创意、好线索,请直接加任平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tx/610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