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深度报告体量近万亿的连锁社区诊所

友情提示:本篇文章内容较多,请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1常见病首诊、长期照护和慢病管理亟需强大的基层医疗

老年人口的长期照护主要依靠基层医疗来实施。年中国有60岁以上人口2.02亿,在总人口中占比15%(统计局)。预计年这一数字会翻一番,到年老年人口占比会超过1/3(联合国,)。

慢病管理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守门人”的作用。慢性疾病占到了中国85%的死亡诱因,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就占到死亡的2/3(WHO)。预计慢病流行率还会继续上升,到年,40岁以上中国人中,慢病病例数量至少会翻一番。

2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分级诊疗的关键

自年新医改以来,一系列医改政策旨在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建设,我们认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更是分级诊疗的关键。

3医院门诊服务将大比例向基层转移

预计未来5年增速超20%过去5年,医院住院服务占比上升明显,基层医疗服务占比小幅上升。年,医院住院服务、医院门诊服务和基层医疗服务收入分别为1.4万亿、亿和亿,三者之间的占比分别为60%、25%和15%,当年卫生总费用为3.5万亿,三者相对应的占比分别为40%、17%和10%。从趋势来看,在过去5年,医院住院服务、医院门诊服务和基层医疗服务收入CAGR分别为19%、18%和14%,医院住院医院门诊服务占比下降比较明显,基层医疗服务占比小幅上升。

4

未来5年医院住院服务占比变动不大

医院门诊服务将大比例向基层转移

按照年卫生总费用将达到8万亿以及药占比降至30%的规划,我们预计,未来5年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投入将大幅提升,医院住院服务占比变动不大,但医院门诊服务将大比例向基层转移,基层门诊量占比有望从目前不到60%提升至70%,这也是OECD国家平均水平,医院住院服务、医院门诊服务和基层医疗服务收入三者之间的占比有望调整为60%、10%和25%,相对应卫生总费用的占比分别为42%、7%和15%,收入水平分别达到3.3万亿、亿和1.2万亿,未来5年收入CAGR分别为15%、-2%和20%。

5

社区医疗有望承接更多的基层诊疗

最具成长性的社区医疗是基层医疗基石

以社区医疗为核心的基层医疗体系已建成。在大中型城市,按照3-10万居民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医疗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基层医疗服务。

6

社区医疗门诊以预防保健和全科医疗为主

住院以护理康复为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科目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以及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诊疗科目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以及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病床应以护理康复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设住院病床。

7医院派出式是目前社区医疗主要模式整合网络式是未来方向

医院为服务顶端,以社区为服务中间端,以家庭为服务终端,分层次向居民提供“六位一体”服务,但是由于各地差异,可归纳为六种模式。整合网络式是现阶段较为理想的运作模式,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和畅通的绿色服务通道是社区医疗的发展方向;医院派出式是目前社区医疗的主要模式,存在于较大和中等城市,这是因为我国较大和中医院,社区医疗采取医院在社区建点的方法。

8服务能力不足是社区医疗的主要痛点

尽管我国已经建成较完整的社区医疗体系,但服务能力不足一直制约社区医疗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循环:(1)医保衔接不力。虽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的比例逐步提高(超过60%),但参保人员对社区医疗的利用效果不佳,比例最高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仅为30%;(2)双向转诊机制尚未流畅。目前,在缺乏完善的社区首诊制和医疗保险制约机制的情况下,要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尚存在较大的困难;(3)人才结构仍是限制机构服务能力的关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生比例不到35%,社区卫生站的比例更低,不到30%,大部分医生的学历为专科及以下(超过60%)。

9社区医疗有望承接更多的基层诊疗

常见病首诊在社区,老年人口的长期照护和慢病管理、妇幼保健和术后康复都亟需社区医疗等内部因素,正在驱动社区医疗承接更多的基层诊疗,医保向社区医疗倾斜,以及全科医疗和家庭医生制度的完善等外部因素将会加快这一步伐。未来5年,社区医疗收入有望达到亿,增速将高达23%。年社区医疗收入亿,占基层医疗收入约25%,占卫生总费用近3%,过去5年CAGR超17%,快于基层医疗收入14%的增速,我们预计,未来5年基层门诊量占比有望从目前不到60%提升至70%,社区也有望承接更多的门诊量,在基层的门诊量占比从目前的15%将提升至20%。

10体制转型--社区医疗民营化

各国医改都有向社会化医疗模式靠近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引入竞争、提高效率,社区医疗民营化正是基层医疗社会化的直接落地。年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1.25万家,民营化率达到23%,同期民营基层医疗机构共42.5万家,民营化率高达到46%,医院接近50%的民营化率,随着鼓励社会办医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社区医疗民营化程度仍有迚一步提升空间。连锁社区诊所是民营社区医疗的先行者。

11机制创新--社区诊所连锁化

目前民营社区诊所连锁化程度非常低,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超过20%的民营化率,给下一步连锁化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年平均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收入约万,人均门诊收入90元,人均住院收入元,由于规模模效应,连锁社区诊所服务能力将大幅提升,我们预计,平均每家诊所覆盖居民将增加到1-2万人,年收入将达到万;同时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盈利能力也有望显著提升,连锁社区诊所的净利率将有望从不到5%提高至10-15%。

12模式创新--社区医疗平台化

在社区诊所连锁化基础上,社区医疗再进一步平台化,连锁社区诊所、连锁康复/口腔等诊所、药品流通公司、医疗信息公司、健康管理公司将都在这个平台上运营。连锁社区诊所是这个平台的基础,为连锁康复/口腔等诊所客户导流,为健康管理公司服务导入,将药品流通和医疗信息托管给相应公司。

本文转自乐晴智库,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从以上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社区医疗存在的问题较多,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完善的机制。我们不妨从商业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国家近年来鼓励民营企业进行社会办医,成立社区诊所,一方面可以更及时的解决社区居民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处理问题,也能为更多的创就业人员提供相应的岗位。让更多的医者能够帮助邻里,甚至是拯救生命。

当然,社区医疗不仅需要医疗机构的全力发展,也需要借由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先进技术,将科技红利惠泽于民。良好的社区平台,应具有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及时数据流,加以智能化的分析,以及对结果的积极建议,进而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并且将口腔诊所、康复诊所等实体门店充分整合调动,实现快速诊断,治疗,康疗三个阶段的完整衔接。

和睦社区项目,其中包含的社区健康版块,利用大数据系统平台作为技术支持,不但能够将社区诊所等实体店整合在统一平台上,还能将社区居民的生存、医疗、养老等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解决社区居民的后顾之忧。并且实现在看病、买药等消费的过程中,还能产生相应的福利。让社区居民拥有一个不一样的社区医疗体验。

和睦社区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年7月,是一家互联网信息服务公司。本公司依托大数据系统平台,致力于为房地产开发商公司提供转型方案,为物业管理公司提供升级服务和技术支持,为社区居民提供新型创就业机会,为社区周边商业提供发展平台,使其形成稳固产业链。其中包含社区智能化管理、社区居家养老、社区生活服务、社区健康医疗、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板块。

和睦社区项目咨询方式

“和睦社区”项目综合咨询

-63302-

朱先生(







































北京治疗白癜风三甲医院
北京最好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tx/463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