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腱病和非止点腱病的
摘要目的:评估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腱病与非止点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跟腱腱病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将病人分成跟腱止点腱病组(A组)和非止点腱病组(B组)进行疗效比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即、治疗后4个月及12个月时采用VISA-A跟腱腱病评分表进行评分,并在治疗后12个月时采用6点Likert评分进行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1)VISA-A评分:A组在治疗前、治疗后即、治疗后4个月及治疗后12个月分别为54.96±8.26、70.63±7.40、78.63±6.58、82.38±6.61,B组则分别为51.18±6.72、61.27±8.08、66.36±8.11、68.82±9.35。A、B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随访时VISA-A评分与其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A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的VISA-A评分差值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点Likert评分:A组中6例患者极度满意,14例患者非常满意,3例患者部分满意,1例患者部分不满意,满意率达到95.8%。B组中4例患者非常满意,5例患者部分满意,2例患者部分不满意,满意率为81.8%。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腱病和非止点腱病能够改善症状,患者满意程度高;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腱病的疗效优于跟腱非止点腱病。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跟腱;止点腱病;非止点腱病
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shockwavetherapy)已成为治疗腱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比较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腱病和非止点腱病的疗效,从而为更有针对性地治疗跟腱腱病提供参考。
1.1一般资料
以年11月~年8医院运动医学科35例跟腱腱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龄20~66岁,平均35.7岁;身高~cm,平均.6cm;体重50~kg,平均72.8kg;跟腱止点腱病24例(A组),跟腱非止点腱病11例(B组)。跟腱腱病诊断标准:经专科医生诊断跟腱是由于过度使用、外伤、退变等因素引起的局部疼痛,早期跟腱两侧缘有压痛,晚期跟腱常出现梭形肿大或局限性隆起,疼痛反复发作并常伴有软组织肿胀,症状加重时在行走甚至不负重屈伸踝关节时也产生[1-3]疼痛,核磁共振显示跟腱有变性。跟腱与跟骨结合处2cm内的跟腱病变被诊断为跟腱止点腱病[4-6];跟腱距离跟骨止点2~6cm区域的跟腱病变[7-9]被诊断为跟腱非止点腱病。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诊断确诊为跟腱腱病,在治疗期间没有使用药物、理疗等其他方式治疗,顺利完成体外冲击波一个疗程的治疗,并愿意接受随访的患者。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存在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并发疾病;患侧肢体存在高弓足、踝关节内外翻畸形等。
1.2治疗方法
研究对象均采用EMS公司DolorClast冲击波仪器进行治疗,冲击次数次,能量密度为0.mJ/mm,压强为1.5~2.5Pa,频率6~8Hz,以跟腱疼痛最明显的部位为治疗区域,根据病人的疼痛耐受程度调整手持压力,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
1.3疗效评定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治疗后4个月以及治疗后12个月对所有患者均采用VISA-A跟腱腱病评分表进行评分,对跟腱止点腱病组(A组)和跟腱非止点腱病组(B组)两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在治疗后12个月时采用6点Likert评分表对两组患者主观满意度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A、B两组实验结果分别进行组内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A、B两组前后差值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示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跟腱止点腱病组(A组)与非止点腱病组(B组)的VISA-A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A、B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随访时VISA-A评分与其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表明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腱病和非止点腱病均能够改善症状。跟腱止点腱病与非止点腱病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如表2所示。A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的VISA-A评分差值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效显著好于B组。治疗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6点Likert评分结果如表3所示。A组中6例患者极度满意,14例患者非常满意,3例患者部分满意,1例患者部分不满意,满意率达到95.8%。B组中4例患者非常满意,5例患者部分满意,2例患者部分不满意,满意率为81.8%。
3、讨论
跟腱止点腱病是指病变部位在跟腱与跟骨结合处的腱病,患者损伤后通常发生纤维粘液样变性,纤维化、钙化,甚至有结节产生。喜爱运动的患者通常由于运动时准备不足,突然的运动量改变和经常在不平整或坡度较大的地面活动,跟腱受到过度异常的应力后发生微小撕裂所致,而不喜爱运动的患者,一般多见于体重超重的中老年女性,[4,5]可能更多是由于跟腱退变,而不是过度活动。[6]Kearney等指出就腱止点末端病个体而言,各人致病原因不同,例如年轻运动员的病因可能以反复负荷为主,而老年人则在已有腱退变的基础上发生,负荷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真正实质可能还有待研究。跟腱非止点腱病主要发生在跟腱距跟骨止点2~6cm范围内,此范围是跟腱相对缺血的部位,最容易发生损伤,是引起跟腱非止点腱病的内在原[7-9]因。最常见的外部因素是跟腱受到过度应力和反复微小损伤后引起腱周组织炎症及跟腱本身的退变和部分撕裂。体外冲击波是利用液电、压电或电磁等发生器产生一种具有高压强性、短时性和宽频性的脉冲声波,声波的直接机械冲击效应以及空化作用间接产生的机械效应引起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变化而达到[10]治疗作用。Vulpiani等研究显示体外冲击波在[11]治疗跟腱腱病时取得的效果值得肯定;Hart指出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腱病的效果优秀;而[7]Furia在研究中得出体外冲击波在治疗跟腱非止点腱病时疗效也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跟腱止点腱病,或是跟腱非止点腱病,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说明体外冲击波可以有效治疗跟腱腱病(非止点腱病和止点腱病)。本研究对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腱病和非止点腱病的疗效差异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腱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非止点腱病。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非止点腱病患者主诉的疼痛区域比较大,并且核磁显示的病变部位也比较广泛;而止点腱病患者主诉的疼痛区域比较集中,往往是跟腱止点某一侧的点状疼痛,核磁显示的病变部位也比较小。而在治疗时都是以相同的次数进行治疗,这对疼痛区域较大的非止点腱病患者来说,治疗的次数不一定充足。2、非止点腱病患者的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跟腱距跟骨止点2~6cm范围内,此范围是跟腱相对缺血的部位,所以在体外冲击波治疗后,其因为缺乏血供导致所获得的恢复能力也没有止点腱病患者好。
总之,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腱病和非止点腱病能够改善症状,患者满意程度高;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腱病的疗效优于跟腱非止点腱病;
当你读完本篇文章时,你有两个选择:
1、你可以将它传扬出去,让世间多一点爱
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会它,就像你从未看见一样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tx/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