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社区医疗服务
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移动端应用,实现线上预约挂号、医疗咨询、重病转诊、远程医疗,便利社区居民—— 线上咨询暖民心“龚医生你好,我家宝宝快3个月了,夜里总是吐奶,我们应该怎么做?”4月13日深夜,合肥市蜀山区居民杨女士拿起手机,通过医疗移动端应用“小薇社区”,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龚怡然发送咨询信息。“吐奶是正常情况,不必担心,喂后注意拍一拍。”几分钟后,手机屏幕上显示出龚怡然的回复。 据了解,蜀山区卫计局在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发医疗移动端应用,让辖区居民能够通过手机,实现预约、咨询社区医生等新型诊疗服务。走进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迎门处摆放着两幅喷绘宣传画,一幅印有“小薇社区”的 记者看到,“小薇社区”中有“预约管理”“网络诊室”“签约管理”等10多项服务内容,每一位加入“小薇社区”的居民可以同时选择一位或多位医护人员,互为好友后即可作为自己或家庭成员的“专职医生”,居民可以全天候向医生提出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医生在接到问题后要及时回复。周明明表示,为了保障回复质量,杜绝医生敷衍,平台管理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担任,对每一项咨询内容进行抽查,咨询记录会被保存下来,作为后期访视的 “除了应急式的咨询答复,‘小薇社区’还会定期向用户推送生活中的医疗小知识。”周明明告诉记者,在“小薇社区”上,社区医生会通过把关筛选,撰写或摘录日常生活中“靠谱”的养生保健信息,分类推送给加入“小薇社区”的居民。“从反馈效果来看,一些育儿、保健知识,因为内容权威、可信度高,很受社区居民推崇。” 分级诊疗治大病“陶医生,您好!安徽医院已经通过了您为金先生发起的转诊申请……”这是社区医生陶有春通过“小薇社区”转诊病人收到的一条反馈短信。 一年前,金先生因为事故造成膝关节受伤,起初没有放在心上,导致伤情不断恶化。4月17日,金先生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检查,社区医生陶有春接诊后,发现金先生的膝关节弯曲只能达到5%,病情非常严重,医院进行治疗。征得金先生同意后,陶有春当即拿出手机,点开“小薇社区”进入界面,输入金先生的身份信息以及首诊相关信息,保存点击进入转诊平台,直接将医院。几分钟后,手机收到反馈信息,注明了接诊时间、接诊的科室、医生等信息,全程用时不到10分钟。 周明明告诉记者,“小薇社区”具有一键转诊功能,遇到患有重病或者疑难病的患者可以直接医院。“发起转诊申请后,医院的短信提醒,医院,去找哪个科室,找哪位医生看病。”陶有春表示,患者可实现在全流程信息提醒和引导下就医。在就诊结束时,患者还会收到相应的提醒,提示应该去哪儿取药、检查,检查结束还会自动推送报告。“通过‘小薇社区’软件看病,医院的号,既避免了来回奔波,也解决了排队、不熟悉等困扰。”金先生说。 “做完检查去买个菜,没想到菜还没买好,家庭医生就打电话说报告出来了。”71岁的莫大妈拿着体检报告感慨道。莫大妈感觉身体心脏不适,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做体检,社区医生通过远程医疗手段,将心电图检查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安医附院,对方同步接收后,很快作出了诊断。 “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心电图专业医生少,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断,医院专科医生专业、权威。”周明明说,以前,碰到一些疑难的心电图报告,居民在检查医院进行诊断,不利于实现首诊在基层。 蜀山区卫计局基层卫生科科长钱辰介绍,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借助互联网手段,引入“远程医疗”特色服务。在心电图仪器加装有传输设备,医院接受心电图检查,数据则实时输出,医院,医院的专家处理远程医疗数据,进行诊断、开具诊断报告、提供诊断意见,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医院的服务。 完善技术更便捷“老年人由于认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对手机科技不甚了解,互联网医疗服务需要更加 “医院除了正常诊疗外,还承担了65岁以上老人体检及家庭医生签约任务。”周明明表示,“小薇社区”已考虑到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不便等因素,让他们的子女加入诊疗平台,只要输入全家人的身份信息,即可完成待体检人员的筛选,由子女一键式操作完成。老人的检查结果也能实时上传,掌握权限的子女能随时看到父母体检结果,做到有针对性的保健。后期,“小薇社区”还将进行技术完善,简化操作手续、开通语音搜索、语音呼叫等功能,打破技术障碍,不断向老年就诊群体靠拢。 周明明介绍,针对老人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情况,“小薇社区”还将开展远程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医院、医生的自主选择权,加强对签约患者的慢病管理和随访,帮助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基层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契约式的服务关系。 医疗便民平台可预约医生 通过安徽医疗便民服务平台,群众医院、医院、安医大一附院等9医院的预约挂号。安徽医疗便民 去年5月,安徽医疗便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此后群众可通过平台门户网站 该平医院、医院南区、医院、医院、安徽医院、安徽医院、安徽中医院、蚌医院、医院等9医院。 此前,通过该平台微医院的相关科室挂号预约。目前,该平台已可显示医生列表,医院、科室进行筛选,也可通过输入关键字(如医生姓名)搜索医生,通过查找医生预约挂号。同时,群众还可以在医生个人主页对医生进行评价,并可查看他人评价;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互联网+医疗”正在迅速兴起,合肥市蜀山区利用手机APP和远程医疗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正是站在这一风口的有益尝试。 长期以来,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成为令人尴尬的现实。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小病在社区、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格局。但由于患者对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不信任,还有基层卫生资源本身限制,分级诊疗改革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 互联网的信息分享能力,从技术上给分级诊疗带来了新的突破。通过“互联网+”的导入,可以提高分享医疗卫生中人力资本、优质资源的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更合理、更高效率的配置,从而为大病、重病患者服务,从技术和模式上分流病人。通过互联网,还可以让患者得到全程专业管理。有资料显示,医院每天就诊的病人中,85%以上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而这些病完全可以通过专业的全程管理进行控制,完全可通过远程医疗、网络保健平台指导居民“续药”和科学就医,帮助亚健康居民“少生病、不生病”,从而把慢性病、非初诊、老年病人附着在基层、控制在家庭。 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医疗服务不可避免地会伴生良莠不齐的问题,需要通过主管部门的监管和规范,确保互联网医疗的质量和安全,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避免出现不良社会效果,把好事真正办好。
来源:安徽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tx/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