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反弹后,医药类基金还来得及买吗基金
医药板块在过去的两个月行情中反弹凌厉,其中港股医药相比于沪深医药的走势要更强势一些,港股创新药指数反弹一度超过40%,掀起了一波强势反弹行情。
市场变化之快的确让人惊叹,昨日还被投资人弃之如敝履的医药股,今日成为香饽饽,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逻辑演绎呢?
哪些细分子行业更具备投资价值?
对医药感兴趣的投资者又有哪些启示和配置建议呢?
年医药板块的三大阶段
第一个阶段:年初到五月,整个医药板块都在下跌,跌到非常低的估值。
港股龙头跌到一两百亿,美股下跌惨烈,美国生科ETF-SPDR甚至跌到今年最低点。
第二个阶段:五月之后,A股、港股、美股的差异化开始显现。
A股普遍下跌,但跌幅不太大,普遍下跌10%-20%。港股下跌跌幅更大一点,普遍在30%-40%。
美股由于其成熟的制药,分化非常大,大药企有所上涨,小药企下跌惨重,尤其是处在研发阶段的小企业,跌幅可达70%-80%。
第三个阶段:10月开始,医药作为反弹的“急先锋”,开启一波比较流畅的上涨走势。
回顾今年的情况,我认为今年五月份以来创新药下行主要来自三个原因:
第一,中国创新药之前涨得太多,估值有泡沫;
第二,大环境问题,美国通胀的数据导致了加息,香港是离岸市场,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资金都撤离港股了;
第三,行业问题,今年上半年的下跌是无差别的下跌,并不是针对某一家公司。
医药大佬们都投了哪些细分方向?
11月27日,在年雪球嘉年华上,小丰基金基金经理张小丰、青侨阳光基金经理林伟与熙德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李秋实以“中国创新药进程下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分享了各自对于创新药市场的看法。
张小丰就表示,现在中国的创新药估值比较低,值得看好。
美国的生物科技,尤其是之前跌幅较大的中小企业以及入胞技术,被称之为生物科技3.0,现在正处于商业化的开端,机会非常明显。
抗体技术还在巅峰,像ADC、双抗都可以挖掘更多潜力,这两点是投资的主要方向,概括来讲就是抗体、双抗、ADC、RNA、基因疗法。
张小丰当下主要投的方向就是抗体、双抗、ADC、RNA、基因疗法;
林伟除入胞、抗体技术外,还看好医疗器械,包括一些高质耗材、一些医疗相关的服务或者其他东西,他最看好的是港股上市的中国创新;
李秋实则认为,医疗消费品,在A股是比较贵的,但是在港股和美股中有一些隐形冠军和口腔、眼科、医美相关的器材或者药,没有政策的影响干扰,壁垒是很高的。
对于看好长期医药机会的投资人,有哪些建议呢?
首先,寻找真正专业的投资人进行长期配置。
长期来看,医药行业的投资价值潜力还是很大的。
目前我国医药行业还处于成长阶段,但是随着未来技术的迭代更新,中国在医药的各个细分领域的成长性还是值得被看好,包括上文提到的创新药、入胞技术、抗体技术、医疗器械等,但医药的研究门槛高,难度大,所涉及的细分领域和标的,非专业投资者无法企及。
在具体的产品选择方面,以下两点需要特别重视:
第一,是否真正具备医药领域,包括细分子行业和标的的掘金能力。
未来的医药行业投资,已经不再是年那种借助市场的东风,集体泡沫式上涨的阶段了,而是真正有增长有创新的企业才会在新的投资周期释放光芒,浑水摸鱼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第二,基金经理是否能做到知行合一,长期风格不漂移。
做医药行业投资,有时候要面临更大的波动和更长时间的回撤。
比如今年,上半年医药的回撤达到40%的时候,管理人是否还能不漂移,而不是割医药去买其他热门的板块。
这就要求投资者充分了解管理人的人格认知,在危机的时候还能坚守,优化策略和标的,才能在市场反弹的时候博取更大的收益。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展恒基金认为可靠的公开可获得资料,但对这些资料或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展恒基金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展恒基金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印、传送或出版,否则均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就本报告内容及其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错误、疏忽、误解或其他不确定之处,展恒基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基金##基金那点事儿##柠檬说基金##理财##干货分享##医药板块##财经##今日分享##头条财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jj/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