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服务要靠好运气陪诊师亟待规范管理

刘军连简介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47810.html

你听说过陪诊师吗?

近两年,民小生发现

这个新兴职业在各大社交平台上

迅速火了起来。

陪诊师具体是做什么的呢?

排队跑腿、送取病历、

陪伴就医、代替问诊,

一切和看病就医相关的内容

皆是陪诊师的职责所在。

总而言之,

方便了不少独自就诊的老年人

和行动不便的患者。

不过,

有网友表示目前陪诊机构的

服务流程、内容等

并未进行统一规范,

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患者反馈

遇到好服务要靠运气

4月12日早晨8点,医院的门诊大厅,陪诊师小张接到了她今天需要陪诊的患者:71岁的李珍。

李珍刚做完膝关节置换术,当天前去复查。

小张一边和患者聊着术后情况,医院门诊大厅人少的地方后,便去取号了。就诊结束后,小张拿着药方推着李珍去缴费、取药,其间还跟李珍强调要遵照医嘱适当活动,做腿部力量训练。

李珍表示,医院就诊,各种缴费、检查都要绕来绕去。自己根本搞不懂如何在自助机上取号、缴费,之前都只能去窗口排长队,估计一上午也折腾不完。

如今,半天花元能请到这么好的陪诊师,真是太方便了。“不过陪诊师也有好有差,我是运气好碰上了小张。小区里有的老人找的陪诊师在服务期间玩手机,还跑错科室,陪诊服务结束后还说超时要加钱。”

北京市民刘先生表示,自己年纪大了,家人请了一位陪诊师陪自己看病,说好是一对一服务,结果陪诊师同时约了两位病人,就诊期间一会儿就不见人影了。“费用都是提前交的,服务不好也无法退款。现在陪诊师好找,但是碰到好的陪诊师的确不容易。”

新职业面临新问题

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9个新职业信息,其中对“社群健康助理员”的工作内容描述为:为社群成员提供健康探访、体检、就诊、转诊等代理或陪护服务;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缴费、取药、办理住院手续等协助服务。陪诊服务具有一定的专业属性,应当具备一定的资格准入门槛,应鼓励服务人员考取《养老护理(医疗照护)技能水平评价证明》等职业证照。

面对陪诊服务过程缺乏规范性合同的问题,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刘涛表示:

“陪诊服务行业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准入门槛、服务流程、服务质量、争议解决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容易出现纠纷。患者与陪诊师之间属于一种劳务关系,患者雇用陪诊师时,最好与有正规资质的公司签订协议。一旦发生陪诊师因过错造成患者损失,可以请求赔偿。另外,若陪诊师在工作时发生伤害属于工伤,由其所在的公司负责,患者不承担责任。

“陪诊师”走红

走得远还要规范好

作为一种新兴职业,“陪诊师”的出现不仅代表健康产业的升级,也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健康服务。

“陪诊师”可以为病人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在一些疾病或治疗过程中,病人常常感觉孤独、无助,心态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往往需要有人来进行陪伴和鼓励,“陪诊师”就是由此衍生的职业。

其次,“陪诊师”还可以为家属提供各种帮助。家属通医院挂号、看病、取药等,这些繁琐的操作往往需要消耗很多时间和体力,同时还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陪诊师”会成为健康服务行业的重要一员,也会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景象。

但也需清醒地认识到,陪诊服务毕竟处于发展期,尚缺乏专业的行业规范,如何提供更周到、更专业的陪伴,让人放心购买陪诊服务,仍然是需要考量的现实问题。

对此,社会在给予其鼓励和包容的同时,有关各方应尽快为其立好规矩,并对相关服务做好质量评价和管理规范,形成专业、规范的准则,如此才能促使陪诊职业行稳致远。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中国消费者报、广西新闻网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tx/9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