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部朱兆

北京手足癣医院地址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309/8728699.html

公号热搜内容阅读至文末查看

妇幼卫生体系是开展妇幼卫生工作的载体。自新中国成立初始,党和政府就把妇幼健康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予以支持。70年来,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基层卫生组织为基础、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在全国建立起完善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大力推进,妇幼健康体系建设进程也更加快速,建设理念更加科学合理。

目前,我国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如何?大部制改革对于妇幼事业的发展道路有哪些重要影响?妇幼保健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筑医台资讯记者对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部副主任朱兆芳进行了专访。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部副主任

朱兆芳

朱兆芳深耕妇幼健康事业数十年,对我国妇幼健康事业了如指掌。她表示,妇幼健康是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前,人民群众长期缺医少药,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0万,婴儿死亡率高达‰,人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

新中国成立后,妇幼健康事业面貌焕然一新,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0岁,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我国妇幼健康事业的“三大步”

纵观我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01

政府主导,夯基垒台

逐步构筑起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专业服务阵地

—年是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成长期。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将妇幼健康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考虑,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明确提出“注意保护母亲、婴儿和儿童的健康”。不久,党中央制定了我国卫生工作“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四大方针,在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同时,由国家兴办各类卫生服务机构,培养和建设专业卫生队伍。由于当时妇幼卫生状况较差,接生方法落后,新生儿破伤风、产妇产后出血等屡屡发生,孕产妇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较高。

朱兆芳表示,这段时期,妇幼健康工作以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为重点,以妇女儿童疾病治疗为导向,逐步丰富了妇幼卫生工作的内容。建立了自上而下完整的妇幼健康行政管理体系,搭建了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业务管理体系,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构筑起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专业服务阵地,为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02

立柱架梁,依法治理

妇幼健康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高

-年是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成熟期。年,国家制定了《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试行)》,对我国妇幼保健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作了详细规定。

上世纪90年代,为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国家重点推进建设工程,开展了规模宏大的乡镇卫生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等“三项建设”。到年底,国家共投资亿元,有余所妇幼保健机构、近3.5万所乡镇卫生院得到改造。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科学管理、适宜技术以及健康教育方式,使妇幼健康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这段时期,妇幼健康工作走向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妇幼信息统计调查制度的建立、妇女儿童纲要的连续实施、妇幼国际合作项目的引入与实施、大批妇幼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妇幼健康工作内涵日趋丰富,管理日趋规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趋完善。”朱兆芳介绍说道。妇幼健康工作逐步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控制向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方向发展。

03

系统集成、全面推进

妇幼健康事业迎来跨越式发展

年以来是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跃升期。“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资亿元支持余所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妇幼健康事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

妇幼健康工作由“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整合服务内容,为妇女儿童提供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服务和管理。

新时代妇幼保健发展以保障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和儿童健康为重点,着力推进实施母婴安全工程,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构建了覆盖城乡居民且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进一步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继续开展重点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新时代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深入落实三级妇幼大保健模式,着力推进妇幼四大部改革,将更多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妇女和儿童的健康。

妇幼健康大保健模式

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包括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是为妇女儿童健康提供服务的专业机构,在减少孕产妇死亡和儿童死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妇幼保健机构的大保健理念又是什么?朱兆芳表示,在三级预防理论下,大保健理念的内涵就是妇幼保健机构应提供围产保健、儿童保健和妇女保健三大保健服务,包括病因预防的一级保健、“三早”预防的二级保健和临床预防的三级保健服务,是临床手段与保健手段相结合的保健服务(如下图)。

_

按三级预防理论定功能

一级病因预防

二级"三早”预防

三级临床预防

围产

保健

孕前咨询、孕期保健、正常住院分娩

高危孕产妇筛查及处理

病理产科处理、产科相关的并发症处理等

妇女

保健

生理卫生保健、婚前咨询、妇女常见多发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等

妇女病筛查及诊治

妇女病诊治、妇女两癌及绝经综合征干预等

儿童

保健

新生儿喂养指导、营养咨询与指导、早期发育促进等

儿童病生长发育检测及诊治

儿童疾病诊治、脑瘫儿康复

▲大保健概念下的三级妇幼保健服务

朱兆芳介绍,大保健服务概念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提出的大健康观,扩大了妇幼保健服务的内涵,其重要意义包括以下3个方面。

01

大保健服务概念符合妇幼保健服务特点

大保健服务概念有利于针对妇女儿童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健康问题,采取多种方式的干预措施,提供有针对性的连续的综合性服务,有利于保护、促进和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02

大保健服务概念解决了保健与临床之争

大保健服务概念以保健涵盖了病因预防的健康教育、咨询与指导等,以及“三早”预防的疾病筛查、监测和诊治等;同时,临床预防的门诊和住院诊治等三级保健服务,不再以保健与临床划分功能,解决了保健与临床之争。

03

大保健服务概念合理地扩展了发展空间

大保健概念依据三级预防理论,将三大保健(围产保健、儿童保健和妇女保健)的三级保健服务(一级保健、二级保健和三级保健)合理化地确定为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而在具体服务项目上,可以对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医疗机构,根据其服务能力有所区别设置,以便合理地扩展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空间,尤其是省级和地市级保健机构的发展空间。

优秀妇幼保健院的四大评判标准

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通过推进内部业务部门改革重组,打通保健部与临床部分别设置的部门格局,规范四大部建设,为真正实现保健与临床实质融合、群体保健与个体保健有机融合。

至今,大部制已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落实,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典型。朱兆芳如是列举,例如山东省枣庄妇幼保健院、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连云港妇幼保健院等等,医院无论是在大部制改革方面还是建筑设计方面都走在了行业前列。

那么,如何评价一家妇幼保健院是否优秀?

朱兆芳提到几点,首先应该满足一般妇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即应该是一个集保健和临床于一体的主要为妇女和儿童的健康需求提供服务的保健院,医院,一定要有保健功能。

其次,在这个功能定位基础上,院内的建筑设施、设备配置、科室设置、学科规划、管理制度等都要符合标准。

第三,在建筑设计和风格方面要富有特色,不要求全篇一律,但总体设计元素要符合妇女和儿童的审美需求,同时需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总的来说设计环境要体现出对妇女和儿童这些使用群体的关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tx/692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