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小记
受伤的右臂
娃的X光片
打上了临时石膏的娃
回家的路上娃已经睡着了。虽然觉着不应当这么说,但我还是埋怨了下队友:“偶尔让你带下娃,就带出骨折了。”队友只是默默地回应:“如果当时是你在,也会骨折的。”等我们回到家,已经近凌晨一点,怕睡觉压到娃的手臂,队友睡在了次卧。半夜娃醒了很多次,每次都哭着喊:“爸爸,爸爸在哪儿?”平时娃并不黏爸爸的,我想这次可能是吓到了,又或者是因为摔下来后一直是爸爸抱着,所以对爸爸产生了依赖心理。
8月23日(周日)
医院,在路上还接到昨夜那个急诊大夫的电话,医院。到医院后,队友办理住院手续,我陪着娃。因为核酸检测结果还没出来,所以我们暂时被安排在了骨科病房的两人间。疫情期间,只允许一个人陪护,队友根本进不来病房。我给娃洗了脚,换上病号服,去护士台借剪刀给娃剪指甲。娃很担心,表示不想手术,说以后再也不爬石头了。我只能安慰娃这是个小手术,很快就好了,并拿出自己5月份做手术的经历告诉娃:“你看,医院做手术,不就只是过了一个晚上就回来了么。”安慰娃的时候隔壁床位也来人了,正是昨晚急诊排在我前面的小姑娘。等待手术期间我被叫去谈话签字,大意是孟氏骨折,断掉的骨头需要打钢钉,脱位的关节会复位,后续关节的功能最多恢复95%,不可能%恢复。我追问了95%和%的差别,医生答复也没有太大区别,功能上基本不会有什么影响。好吧,到这份上了,就算关节功能有影响,我除了签字手术,也别无选择啊。
因为前面一台手术时间较长,我们近中午12点才进手术室。手术结束,等娃苏醒回到病房,已经13:30了。娃告诉我只是打麻药的时候有点疼,后面都不疼了。(哎,宝贝儿,这是全麻手术啊,当然不疼了。)紧接着护士过来给娃吊水。娃看着打着石膏的手臂,自言自语:“这下蚊子就叮不了了吧!”得,还挺幽默。
我们从手术室出来后,隔壁床位的小姑娘也进去了,但是感觉半个多小时就出来了。和他爸爸聊天得知这个小姑娘是在床上跳着玩儿,从床上摔下来把右手手腕处的两根骨头摔断了,要做微创手术打两根钢钉。
等到隔壁床位的小姑娘回到病房,主刀大夫也回来了,叫了我们三位手术患儿家长去排队谈话。和我说的大意是打了钢钉;修复了韧带(因为韧带损伤较重);预约9月28号复诊拆石膏,然后再确定拆钢钉的日子,但是拆了石膏后可能还需要去康复科做康复。隔壁床位的小姑娘貌似伤比我们轻很多,她们打的两个颗钢钉,一个月之后取第一颗,三个月之后取第二颗。和隔壁床位的小姑娘这么一比较,我家娃的病情严重一些,我的心情自然也比较沉重。
谈话结束回到病房,娃已经睡着了。同时核酸检测结果也出来了,护士催我们换到普通的三人病房。这时我才知道,原来两人病房都是给核酸检测还没出结果的病人的。
正在等待手术的娃
病房门口的病患信息
手术结束回到病房
我们换到35号床位,左边34号床位是个9岁的小姑娘,右边36号床位是个13岁的小男孩。34号床做完了左腿的手术,是爸爸陪护;36号床做完了右腿的手术,是妈妈陪护。
晚上8点,护士通知我们去一楼拍术后X光片,说是隔天给主刀大夫查看的。
半夜,34床的小姑娘和36床的小男孩隔阵子就喊腿疼。我家娃倒是睡得很香,基本没怎么动,也没吭声。
手术后去拍X光片
8月24日(周一)
早上六点多,我还睡得模模糊糊地,感觉听到了娃的抽泣声,爬起来一看,娃的枕头都已经哭湿掉了。问娃怎么了,娃扭过头去回答:“不想说。”我问她是不是手疼,娃点点头。哎,疼了还偷偷地哭,怕吵到别人,这娃也太让人心疼了。
娃偷偷哭湿的枕头
七点多,主刀的沈大夫来了,看了下娃的手,嘱咐娃右手手指要经常屈伸,这样有利于消肿。嘱咐完就风风火火地走了,后面直到出院我也再没见到这位大夫。
再接着后面是领早饭,挂消炎药,一群护士查房,领AD钙奶,领午饭,午睡,一群护士再次查房,挂盐水,领下午点心,领晚饭,洗漱睡觉。并且每件事情都是定点的,住院日子的作息都是极其有规律。
队友本来想给娃送电话手表过来,但是怕娃一直听故事影响别的病人,就送了盒七巧板和一本国象的练习册。娃吊完盐水只能用残存的左手费力地拼七巧板或者翻看练习册。可能是因为手还在痛,娃这一天的情绪和精神都不是很好。
只能用左手玩七巧板
34床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玩平板上的游戏或者和好朋友视频聊天,如果她爸爸要收走平板的话她就大喊无聊或者腿疼。上午和她妈妈视频过一次,视频中父女两抢着告状。爸爸告状女儿一直玩平板和晚上只睡了两个小时,女儿告状爸爸硬往她嘴巴里塞了半个蛋糕。34床妈妈对于女儿晚上只睡了两个小时的事情很是生气,责备女儿不好好休息怎么能再做下一次手术,警告女儿如果再这样下去就不用回家了,医院好了。其实听妈妈的口气还是非常心疼和关心女儿的,但是就像中国大多数父母一样,内心的关心说出口往往变成了伤人的责备。下午34床的平板掉在地上了,正好那时她爸爸出去买东西了,所以我帮她捡了起来。小姑娘很有礼貌,连声道谢,我也就正好和她聊了几句。小姑娘告诉我她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左腿已经手术过了,现在在等周三右腿的手术,同时把左腿的钢板取出来。
36床除了时不时哼哼一下或者小声地说一句:“腿疼”,其他时间都很安静。36床妈妈也很安静,大部分时间母子俩都在安静地看着自己的手机。快傍晚的时候36床的妹妹溜进来探望哥哥,从他们的谈话中我得知36床第二天就要进行下一台手术了。
晚上娃看到左手的留置针内有血渗出,很担心,我想着应该是负压导致的,安慰了下娃。但是娃依旧不放心,让我去找护士。我索性就带着娃去了护士台,让娃讲出自己的顾虑。值班护士很有耐心,找来针筒往里打气让血回流。这下娃才满意地回病房睡觉了。
娃左手的留置针
8月25日(周二)
今天娃的精神好很多,又像往常一样闹腾了。上午责任护士过来给娃吊盐水的时候把留置针旁边的血渍擦了干净,胶布也重新往下绑,说是这样就能活动左手手指,会让人感觉舒服些。娃的左手手指能自由活动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抠鼻屎,这抠的那是一个畅快啊。
之前看医疗剧,每天早上科室主任都会带着一大群医生查房,然后主任让医生们一个一个地讲述下病情。我对此很是期待。但是这里貌似没有,每天都是一个年纪很大的护士(可能是护士长?)带着一群护士查房,到我们床的时候护士就对娃说:“小朋友,动下手指头我看看。”,娃动了下手指,护士紧接着说:“每天要动下的哈。”这样的护士团查房每天两次,上午九点半左右一次,下午两点左右一次。每次下午两点查房的时候,我们病房的病人和家属都还沉浸在午睡之中。所以护士让娃动动手指头的时候,娃都是睡眼惺忪的,不知所措。这时护士就会笑着来一句:“又懵圈了。”
36床中午送去手术了,爸爸妈妈都跟了去,留下妹妹在病房等。我看妹妹在病房太无聊,就邀请她和娃一起玩七巧板。不过只玩了半个多小时,这个妹妹就被34床的平板吸引走了。听她俩聊天和开玩笑的语气,感觉这俩小朋友已经很熟了。
和36床家属一起玩七巧板
下午打完点滴后,娃坐不住,我就带着她在病区四处走走。发现和我们一起急诊入院的小姑娘早已出院。整个骨科病区一共45个床位,几乎都住满了。病人年龄从三个月到十七岁不等。有个小男孩可能是右手大拇指处骨折,打上了石膏,所以大拇指一直呈直立状态,很有喜感。有个年轻妈妈抱着几个月大的婴儿在溜达,我看到婴儿右手手臂也打着石膏,就感叹了句:“这么小的宝宝也骨折了啊。”年轻妈妈回答:“没有骨折,我们是先天性的。”
下午大概六点的时候,36床妈妈回来了,给她们家妹妹带来了一包面包,妹妹一边嘟囔“饿死我了”,一边把面包往嘴里塞。我问36床妈妈:“你们家哥哥还没回来么?”“是啊,急死我了,上次才四个小时就出来了,这次居然这么久。”接着我们聊了各自的病情。36床在10岁之前,走路都是正常的。3年前脚开始和正常的不太一样,走路开始有点一瘸一拐的。那医院的骨科,安徽老家也看过骨科专家,都说正常,没检查出什么毛病。再加上平时36床在老家上学,父母在上海打工,也就这么耽搁了。今年疫情在家,36床妈妈看着儿子穿着拖鞋走路,觉着明显有问题。随后又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是一位妈妈讲她孩子高弓足引起走路不便的事情。于是36床妈妈在网上搜高弓足的图片,发现和自己儿子的情况一样。所以疫情减轻可以出门后立马带娃来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挂了高弓足方面的专家。在就诊过程中,专家看了36床的脚,说是情况比较复杂,让他们家在诊室外等着,等看完了其他病人后再细说。就这样,36床被确诊高弓足,等待床位手术治疗。
同时,36床妈妈还讲了34床的病情。34床上面有个姐姐,34床妈妈在怀她的时候,就产检出来是先天性足外翻,当时夫妻俩不太想要这个孩子了。后来拿着片子找儿中心骨科专家看,专家说:“如果只是足外翻的话,完全可以治好的。只是担心足外翻是由其他先天性问题引起的。”34床妈妈只听进去了前面一句话,于是就生下了34床小姑娘。现在回想起来,感叹医生的每一句话都值得认真听。
晚上七点多,36床终于回来了,36床妈妈看到儿子后叹了一口气:“终于回来了,可急死我了。”接下来的一晚对于36床,甚至对于整个病房来说,都是难熬的一晚。
34床明天就要手术了,凌晨5点之后禁食,9点之后不能喝水。术前的准备时间很是难熬,于是父女俩有了以下的对话:
“爸爸,我什么都不好,我腿不好,我学习也不好。”
“谁说你学习不好了,你学习挺好的。”
“爸爸,我不想手术。”
“宝贝,手术之后你就可以跳舞了啊。”
“我根本不想跳舞。”
“那手术后你就可以上体育课了啊。”
“我也不想上体育课。为什么姐姐生出来腿就是好的,为什么我生出来腿就不好?是不是妈妈怀我的时候没吃好的东西?”
哎。
其实34床是个很漂亮的小姑娘,唱歌也很好听,这几天听她和朋友语音聊天,感觉性格也很开朗。我想,腿治好后,上天一定会在其他方面弥补她的。
8月26日(周三)
凌晨4点半,34床爸爸起床催34床吃了些东西。早上7点左右,34床妈妈和女儿视频发现女儿好久没洗头了,责备爸爸不给洗。挂了视频电话后,34床爸爸马上给34床洗了头。真是不容易啊,34床那头乌黑的长发。洗完头,34床歪在床上哼着歌。9点零1分,34床爸爸想起医生嘱咐的事儿,拿起水杯让34床赶紧喝口水。34床大叫:“已经过9点了,不能喝了。”
36床术后发烧,于是护士把病房空调开到了20度,好冷。
我们今天出院,出院前让娃祝34床36床早日康复。36床妈妈听了很高兴,34床爸爸可能还在担心女儿的手术,没听到我们的祝福。
手术回家休息一周后,娃带我去看了那块石头,描述了事情经过和滑下来的轨迹。还好,娃能很淡定地描述这件事情说明没啥心理阴影。只是希望经历这件事后,娃知道需要在运动前做好防护措施。
荧光线是娃所描述的滑下来的轨迹
后记
与急诊入院的小朋友们相比,我家娃摔的最严重,手上还留了疤。但是和其他先天性问题的小朋友们相比,我们算是很幸福的了。正所谓:痛苦来源于比较,幸福同样来源于比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tx/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