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武汉市这样做

“医疗去中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大医院在围墙里发展是不行的,要积极和基层医疗机构互动,医院只做医疗服务诊疗服务的模式,把健康服务和医疗服务高度融合起来。”

6月8日在厦门召开的“第二届基层卫生信息化与能力建设学术年会”上,医院杨国良副院医院与基层健康信息化协同发展经验。

医疗服务必须走进社区走进家庭

五年前英特尔做了一个预测,不用十年很多医院围墙外,医疗服务必须走进社区走进家庭。

医院的定位是区域医疗中心,把健康服务和全生命周期医院建设的顶层驱动,同时建立区域化协同流程,利用“互联网+”为老百姓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务。

为什么国医院?就是因为医疗服务智能化水平不够,老百姓没有太多的体验。客观上讲,医疗信息化和健康信息化落后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各行各业衣食住行交通老百姓已经充分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在医疗健康,特别是在基层,信息化技术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医院和基层协同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医院医疗联合体单位有36家,年的重点任务是推进两大医疗集团的建立,在江岸区打造城市医疗集团,在新洲区打造医共体。

实行财务一体化管理,推进利益共同体建设

现在谈医疗联合体建设,医院院长都在谈同一个问题,如果财务不能一体化管理,医疗联合体是紧密不了的,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更长的周期,必须要打通经济壁垒,在医疗集团里实现一个法人管理模式。

年9医院开辟了一个新院区,仅仅一年的时间新院区的业务量就达到了老院区的80%,在推进医疗集团建设中,如果财务不能打通,医院提升是有障碍的。

积极构建健康信息惠民技术支撑体系

年武汉市承担了国家基层健康信息试点,依托政府三通工程,积极构建健康信息惠民技术支撑体系。

人的一生里诊疗数据只有7个GB,但健康服务数据、生命体征数据有1个PB(1PB大约等于万GB),然而可穿戴设备才刚刚起步,未来健康生命体征和服务数据要远高于诊疗机构里所产生的数据。

年武汉市与时俱进,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更新,建立了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囊括医院诊疗数据。

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的支持下,武汉市实现了省市区三级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有诊疗记录31亿条,公卫数据1.9亿条。

以区域“一卡通”促进诊疗记录开放共享

中国未来只有一张卡,但是应用和服务可以融合。

武汉市从年以来一直通过推进区域诊疗一卡通来促进诊疗记录开放共享。电子健康卡的推出和应用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目前武汉市市区有43医院实现了卡、病例检验检查报告的互联互通,而且在今年4月份全市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现了三通。

以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应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武汉市打造数字化家庭医生,提升基层的能力,医生的能力提高首先要装备武器,要有手段,靠人工去建立档案,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是跟不上现在的形式,服务不到位老百姓也不买账。

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武汉市建立了影像服务中心,每月远程诊断记录达百万条,医院远程诊断的模式正在逐步完善和成熟。

同时为基层医生提供人工智能应用,例如基层医生的辅助决策、合理用药、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等技术。

此外武汉市鼓励各区自主创新适合自己区实际特点的健康惠民应用,大量地引入了人工智能设备,全方位打造智能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可以实时获取信息出具报告的功能。

以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提升居民获得感

武汉市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并开发“健康武汉”客户端。居民能不能参与到流程里去,关键在于能否接受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和模式。

健康武汉客户端依托医院开展了一系列线上服务。以智能导诊、问诊服务为例,居民医院的专科和医生,为挂号和诊察提供快捷方便的通道。

同时为居民开放健康档案查询,并为健康档案数据加工,描绘出个人健康画像,在手机上即可查看。

医院和15家社区、30名全科医生一起建设“糖尿病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将医院一直延伸到社区,到居民家庭。

然而要想基层的健康水平得到提升,服务真正落地,光靠技术还不够,还要有配套的制度保障,这其中既包括管理制度的条块融合,也包括各种绩效制度的创新。

武汉市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绩效考核工作,把一系列医院、区卫计委。这些指标当中包括健康信息平台数据采集质量、惠民应用:健康武汉客户端使用率占业务量10%以上、双向转诊业务量、远程医疗:基层医疗机构远程诊断业务覆盖面80%等。

基层医疗机构要想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医院,以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积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bz/7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