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无锡构建多元化全覆

今天是年元旦,锡城许多医务人员放弃休息,坚守岗位。

上午,市委书记黄钦、市领导朱爱勋、陆志坚、刘必权来到市二院医院南院区亲切慰问一线医务人员,感谢他们为城市有序运行作出奉献。

当天,恰逢市二院北院区门诊开诊,周边居民能就近享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医院南院区启用后,进一步优化调整市属医疗资源布局的又一举措。“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医疗资源布局调整,根本目的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黄钦强调,市二院要统筹二院本部与北院区发展,坚定实施增名医、建名科、办名院“三名”战略,对接百姓求医需求、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提供一流诊疗服务,更好地满足周边群众就医需求,真正展现百年老院的实力和担当。

医院要充分发挥医学院的平台作用,加快临床转化医学发展,医院加快提升医疗科研能力、临床诊疗水平,培养引进更多的名医名师,打造更多高水平专科,让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多起来、强起来,为建设健康无锡作出贡献。

就近有良医

无锡百姓看病更便捷

市二院北院区开设门诊,设置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科、中医科、康复科等临床科室,同时提供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肌电图、B超、心超、X线、CT及核磁共振等医技检查,可基本满足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病人的就诊需求。

根据计划,市二院北院区先期开放门诊业务,并加紧筹备开设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届时将具备急危重病人的救治条件和能力。

市二院拥有年历史,医院,地处老城中心,由于规模资源受限,无法适应高水平发展和群众就医需求。通过此次调整,进一步扩大了市二院规模和容量,医院综合实力与学科建设水平,更好地满足周边群众就医需求。

多元化全覆盖优质医疗布局

打造“无锡版本”

市二院北院区开诊后,无锡的高质量综合医疗服务布局将发生较大改观,在原有基础上,医院、医院(南、北院区)、市二院(本部及北院区)三家医院全覆盖格局,并在原来基础上净增一个独立院区,资源更为丰富,布局更趋合理。依托这“三驾马车”,并通过探索集团化、医联体、医共体等运行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区域,锡城百姓在家门口获得高水平综合医疗服务的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

其中,医院位于主城区腹地,是连接梁溪区、新吴区、经开区的几何中心,周边居住密度高、服务半径大。

江大附院南院区坐落在江南大学东南面,辐射服务范围涵盖太湖新城、蠡湖新城、新吴区的太科园等,未来太湖湖底隧道开通后还可延伸至马山、宜兴北部地区;北院区位于惠河路号,正常开放内科、外科、儿科等常见病、多发病门急诊服务,并设有内、外科综合病房,以满足周边居民就医需求。

市二院正在加速推进多院区运行新模式,医院牌子,协同市五院专科发展,分设在中山路的院本部和北院区将实现同质化管理,检查互认互通,资源共享共用,使资源利用达到最优化,不断满足老城厢和城北、城东群众的就医需求。

经过这一轮调整,我市将逐步构建和形成3+N+X的公共医疗资源格局,即以医院、江大附院和市医院为龙头,妇幼、儿童、传染病、中医、精神卫生与康复、医院为特色,以及各县(市)医院为互补的多元化全覆盖优质公共医疗布局。

医院冲击全国百强

无锡医疗强起来

直面难点痛点,为改变无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海拔”不高现象,年底,新一轮“三名”战略应运而生,计划6年投入40亿元,持续推进、滚动实施增名医、建名科、办名院卫生健康战略,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的优质医疗服务多起来、强起来,目标是十四五期间至少有1家医院进入全国综合百强序列。而医院、江大附院、市二院,医院的一致目标就是创全国百强,未来可期。

无锡医院肺移植是国内顶尖的标志性技术,年手术量位于世界前三、亚洲第一;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神经导航多模态融合技术在脑功能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等一批临床技术在国内、省内处于前列;年7月,该院又正式纳入南京医院管理体系,成为南京医科大学在宁外第一家直属附院,以院校深度融合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医教研协同高质量发展。

江大附院一方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烧伤整形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肿瘤科,拥有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吕国忠等硬核科室和专家;另一方面依托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现有15个PI科研团队,医院发展平台和强大的高校科研平台支持下,江医院学科建设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

市二院拥有国家级博士工作站,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全国首家,神经外科内镜技术、眼科27G玻璃体切割术全国领先;作为国家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房颤中心,这次布局资源进一步优化扩大后,市二院将真正展现百年老院的实力和担当。

让我们一起为健康无锡的建设加油鼓劲!健康无锡与您同行长按左侧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bz/702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