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有方也

上期说到,我们人类身上有个让猩猩们羡慕得不要不要的大宝贝儿,还记得不?那就是——足弓。

其实不光是猩猩们羡慕,所以动物都羡慕。因为人是唯一有足弓的脊椎动物。

足弓之于人

足弓的存在既表示了人的特征,同时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标志。

古代猿人的直立行走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进化史上最重大的一步!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人类祖先放弃树居生活在陆地行走的时期始于3百万年前。这是改写人类进化历史的突破点,证据来自研究人员发现的一块早期人类足部骨骼化石。

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Hadar地区发现的足部骨骼是一个完整的第四跖骨,这是连接脚趾至足底的最长一节骨骼。该骨骼化石属于南方古猿,年发现的著名“露西”骨骼(看过《超体》的观众应该对这位人类的祖母印象深刻)就属于这一分支。

该项研究结束了数十年的一项争辩——人类祖先什么时候结束了像猴子一样在树林之间攀爬,并开始像现代人类一样双腿直立在陆地行走?

足弓的形成

足弓的形成奠定了现代人类的直立行走基础,这是因为早期人类放弃了利用第四跖骨攀爬树木,见证了早期人类如何放弃树居环境,来到陆地上直立行走。

直立生活更为重要的意义是,这让手足有了明确分工。手主要从事劳动生产,足专攻负重行走。为此足的结构和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1.陆地直立生活,两足负担体重,故跟骨发育长大,成为足部最大的骨骼。

2.站立行走,要求足有弹性并有向前推进作用,因之,舟骨和内侧楔骨向上升高,形成足纵弓。

3.原来为了抓握方便,拇趾细长且与第二趾离开,形成一定的角度,活动灵活与拇指相似。为了直立行走要求能负重稳定,故拇趾与第二趾靠近平行,不再外展成角,并有韧带联系,活动因之减少。

4.由于足弓形成,为了维持此弓形结构,足部韧带发育壮大。再因足不再从事抓握动作,故足内在肌萎缩退化。

方先之的“先知灼见”

我国骨科前辈方先之认为人足弓的高低并不一致,也不代表足部机能的强弱。如脊髓灰质炎后遗高弓足患者,足弓虽高但无弹性,行走步态丑陋。

又如芭蕾舞演员,足弓较平坦,但因足内外在肌发育健壮,步态轻盈美观,富有弹性。

所以方先之认为:足弓高低不同的形成,与人民生活、习俗及所处环境有关。

过去我国东南部农民,一年四季多赤足劳动,最多也只穿草履下田,所处环境大多是泥土地,柔软对于足弓有衬托作用。下地干活就相当于是去“田间”足疗店。

这样的足,不着鞋袜,毫无束缚,能活动自如,保持了原来肌肉韧带的紧张力和弹性,没有导致软组织挛缩的因素;

其次,终日田间劳动,足内、外在肌均得到锻炼,肌肉发育良好,能起到对足弓的保护作用。

放在武侠小说里,农田之间也是卧虎藏龙之处,这些农民个个身怀上乘的“足底神功”,极少有平足症的发生。

退化?分化?现代人的足弓烦恼

不过现如今,可就大不一样了。现代物质文明发达,大家皆穿鞋着袜,有高跟鞋,亦有所谓“火箭式”尖头鞋,对足横加束缚,使肌肉常处于紧张状态,再加道路平坦整齐,出门以车代步,就连“最后一公里”的走路机会,也有一辆辆小黄车小橙车在路边向你招手。

在上述情况下,足肌缺乏锻炼,不够坚强。若再加上生活富裕,身强体胖,体重增加。足弓还是那个足弓,身体早已不是那个身体喽。于是乎,足弓不堪重负,便易形成平足症。

所以平足症可以看作是人类进化,物质文明发达时期的一种退化病。

需要澄清的一点是,足弓低或平足不等于平足症。为什么这么说?

足弓可以吸收震荡,良好的足弓应有弹性。

足弓过高,韧带过紧;或足弓过低,韧带松弛、足肌乏力,均会引起疼痛。

足弓虽平,而韧带坚强,足肌健壮又能起保护作用,具有弹性,可以毫无症状。所以平足症是指足弓低平,患足外翻,无弹性,在行走和站立时有足疼痛症状者。

听说上帝已经开始回收二手闲置足弓的业务了。

再不锻炼你的足弓,怎么对得起三百万年前就进化出足弓的露西祖母呀?

本篇是《也说足弓》系列之二。

前篇回顾:《猩猩眼中的“人类”居然是……》

下篇预告: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祖母露西喊你回家锻炼足弓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湖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专项基金援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ylbz/2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