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出台三份互联网医疗文件将加强互联网

网络推广求职招聘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20005.html

来源:格隆汇

格隆汇获悉,在9月14日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称,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国家卫健委研究制定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

焦雅辉表示,该三份文件的主要思路是:

一是根据使用的人员和服务方式将“互联网+医疗服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远程医疗,由医疗机构之间使用本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诊断。第二类为互联网诊疗活动,由医疗机构使用本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直接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第三类为医院,包括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医院,以及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医院。医院可以使用在本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师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医院可以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

此外,当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时,由接诊的医师通过医院邀请其他医师进行会诊时,会诊的医师可以直接出具诊断意见并开具处方。其中,第二类和第三类均属于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为患者来提供服务。

二是明确医院和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准入程序。医院作为一类医疗机构,可以按照医疗机构设置程序申请设置,也可以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的第二名称,由实体医疗机构申请设置并按规定进行执业登记;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准备建立医院,由核发证机关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执业登记。

三是明确医院的法律责任关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院是法律责任主体。医院合作各方按照合作协议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与各地共同推动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落实,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新业态的准入和监管,营造有利于互联网医疗服务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部门规章发布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旨在通过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顶层设计,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中的主体责任以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监管责任,一方面有利于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技术的科学、规范、有序和安全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法治保障,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hzyl/8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