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消费断崖式下跌,钱都花哪去了专家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是不是感觉日子越过越紧巴?以前动不动就是逛街、吃大餐,现在却只能看着钱包"瘦身",不少商家抱怨生意冷清,营业额大不如前,就连官方数据也显示,居民消费正在经历"断崖式"下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家不愿意花钱了?钱都去哪了?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专家们的分析,看看背后的真实原因。
物价高企,工资增长跟不上百姓消费下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物价上涨,尤其是猪肉、鸡蛋等民生商品涨价明显。据数据仅年上半年,CPI就上涨了0.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7%。很多人的工资收入却没有同步增长,虽然一直在提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但现实是不少企业为了降本增效,纷纷压缩人工成本,工资涨幅十分有限,一些企业甚至直接裁员,导致不少人失业。
在这种"两头挤"的状况下,老百姓的钱包自然就瘪了,本来就不富裕,现在还要面对物价上涨,不少人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有网友吐槽"工资不涨物价涨,这日子还怎么过?",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房贷压力大,消费意愿低除了吃饭,买房也是很多人的一大开支,近年来,尽管一二线城市房价涨幅放缓,但绝对价格仍居高不下,很多买房的人背负着沉重的房贷,每月都要还几千甚至上万元,这无疑挤占了其他消费的空间。
有报告显示,在一些大城市,房贷占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在房贷面前,很多人只能忍痛割爱,少吃少喝,能省就省,一些年轻人为了买房,甚至不敢谈恋爱结婚,更别提生娃了。
高企的房价也打击了很多人改善生活的信心,不少人觉得,反正买不起更大的房子,索性就少花钱,存点钱将来给孩子买房,在这种心态下,他们的消费意愿自然大大降低。
社保缴费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近两年来,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不少地方上调了社保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以养老保险为例,缴费比例从20%提高到了24%,个人缴费也从8%提高到了10%,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上调。
这就意味着,在名义工资不变的情况下,百姓的到手收入实际减少了,而且,社保缴费还不能在当期取出使用,这无疑进一步压缩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挤占了消费的空间。
有人算了一笔账,以一个月工资1万元的人为例,社保费用从原来的元增加到了元,一年就要多缴元,这元要是拿来消费,也够花一阵子了,更何况,这还只是社保一项,如果算上个税等其他增加的负担,老百姓能自由支配的钱就更少了。
互联网消费分流,实体店受冲击不可否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购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消费习惯,在网上购物,不仅价格更便宜,而且品种丰富,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商品,这对实体店造成了巨大冲击,不少商场的客流量骤减,营业额大幅下滑。
有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仅为8.4%,创下近15年来的新低,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1.6%,远高于线下零售的增速,这说明,互联网正在分流实体店的消费。
当然,网购也创造了很多就业,促进了快递等行业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百货、服装、家电等传统零售业冲击很大,导致很多实体店关门倒闭,失业人员增加,一些夕阳行业的从业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新的工作,收入骤减,消费能力自然下降。
投资渠道狭窄,更多钱投向房市除了吃穿住行,理财投资也是很多人考虑的问题,仅靠工资收入很难实现财富增值,只有让钱生钱,才能跑赢通胀,但问题是,目前老百姓能投资的渠道非常有限,股市、债市、外汇等都不太靠谱,最稳妥的还是买房。
于是,很多人宁愿勒紧裤腰带,也要把钱攒下来买房,或者拿去炒房,尤其是一些投机者,看准了房价上涨的趋势,更是竭尽全力买房,甚至借钱买房,导致房市泡沫越吹越大。
这种现象一方面推高了房价,加重了刚需族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挤占了其他消费的资金,导致实体经济资金短缺,很多企业难以从银行贷到款,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等高成本渠道融资,进一步加重了运营负担,恶性循环。#深度好文计划#转载请注明:http://www.hcxlighting.com/hzyl/10627.html